18 *杨修之死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知识与能力:
(1)理清文章脉络,简要概括事件要点。
(2)学习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展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 过程与方法:梳理概括——品析归纳——探讨论辩——畅谈明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完善学生健全人格;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初三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力,并且已经学过了几个小说单元,已经能够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同时,学生通过欣赏影视作品、阅读文本对本文节选故事的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内容也有个大体的把握。《杨修之死》是一篇古代白话小说,语言表达上有较强的文言色彩,而内容上又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语言的文言味不是本课的重点,这里不再赘述。就小说阅读课而言,要求学生在了解背景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情节,概括内容,归纳出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这是小说阅读的一种基本模式。这节课也将采用这一方法。这既是对前面所学小说阅读方法的巩固,也是对今后小说阅读教学的延伸。
重点:简要概括事件要点;用自己的话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点。
难点:探究杨修死因
猜一猜诗中的人物是谁?
简介作者及《三国演义》
读准字音
1. 播放视频,概括内容:杨修因何事被杀?
2.朗读课文4——9段,梳理事件,并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每个事件加个小标题。
教师给示范第一个事例。
杨修:
(1)跳读课文4—9段,勾画描写杨修语言、动作的语句, 点评其性格。
提示:抓关键字词,品人物性格。
(2)小结:杨修形象
2.曹操
(1)自主探究:
按照分析杨修形象的方法,分析曹操性格。
指导:抓住杨修每次犯忌时,曹操心里反映的语句,点评曹操性格。
(2)小结:曹操形象
(3)认识历史上的曹操。
(1)合作学习:
有人说:“杨修遇到曹操这样一个人,必死。”你觉得杨修必死的原因有哪些?
(2)归纳杨修死因
穿越时空,如果你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他提出什么忠告?如果你是曹操身边的一位重臣,你要对曹操进什么言?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写出你心目中的曹操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