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香菱学诗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了解古典名著《红楼梦》
2、赏析香菱这一艺术形象,体会作者刻画这一人物的方法
3、收获一点鉴赏诗歌的知识,得到一点学习启示
通过文中语句,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刻画这一人物的方法。
名著之一《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说的就是今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板书课题:香菱学诗
过渡:首先来看同学们的预习和自学工作做得怎么样,请看大屏幕。
二、检查预习
1、文学常识 在《红楼梦》中,大观园里成立了一 个诗社,诗社是由 倡议成立的。成立的地点是 ,诗社的名字是 。 据说《红楼梦》“批阅 ,增删 ”,其开头有一首诗:“满纸荒唐言, 。都云作者痴, 。”
2、请说说下列别号分别指哪位诗人。
陆放翁( ) 王摩诘( ) 李青莲( ) 王右丞( )
3、 掌握下列字词的读音:
仄( )声 应瑒( ) 庾( )信 三昧( ) 蘅( )芜( )
苑( ) 暧暧( )请柬( ) 颦( ) 胡诌( )
姊( )妹 怔怔( ) 暖香坞( )画缯( ) 鳏鳏(guān)
4、理解下列词义:
暧暧: 诌: 末事:
天地至公:. 穿凿:
精血诚聚:
三、感知课文
同学们作了充分的预习,我想请一个同学说说: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过渡:故事情节虽然十分简单,但却刻画了一个鲜活的人物。请看大屏幕。
四、人物赏析
1、识香菱 “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 (176面,第5段)
提问:(1)这句话是谁说的?(宝玉) (2)话中的“他这么个人”指的是谁?(香菱)
(3)为什么说她“竟俗了”?(贱为人妾)——师讲述香菱的身世故事。
(4)“有今日”指的是什么?(苦心学诗这件事)
2、知香菱 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可能也有部分同学之前阅读过或看过《红楼梦》中有关香菱的故事情节,请说说: 在你的心目中,香菱是一个怎样的人? 出示投影:细想香菱之为人也,根基不让迎探,容貌不让凤秦,端雅不让纨钗,风流不让湘黛,贤惠不让袭平,所惜者幼年罹祸,命运乖蹇,致为侧室……——脂砚斋评。 那么,这篇课文着力要表现的是香菱哪方面的特点呢?
原作的题目是: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 板书:苦学
3、品香菱 A、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香菱的苦学?
B、我们认为香菱学诗很苦,她自己认为苦吗? 不苦,可见她把学读当作一种快乐。板书:乐学
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C、香菱聪颖过人,文中哪一段集中表现了她的聪慧? 板书:善学
D、过渡:香菱一心学诗,在黛玉的指点下,也进行了写作实践。她一共写了(三首), 黛玉认为第一首诗怎么样?她是怎样评价第二首?相比这下,第三首诗的成功之处是什么?
E、把刚才找出来的句子大声地读一读,说说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香菱学诗的?
板书: 正面描写(神态 语言) 侧面烘托 (宝钗 宝玉等人说的话)
五、探究原因 讨论:1.香菱学有所获,除了她自己的原因外,还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2.多愁善感、羸弱多病、孤傲尖刻是林黛玉主要的性格特征,但在本文中她指导香菱学诗是那样热心和不厌其烦。请分析一下林黛玉在本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六、畅谈感受 1. 学完本文后,你有哪些启示?
2.文章通过塑造香菱这一形象,寄予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总结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