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出师表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目标:1、了解文体及写作背景。
2、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的翻译并背诵课文。
3、掌握课文内容,领会诸葛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汇,培养文言语感,提高学生阅读和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情感目标:批判的继承诸葛亮“忠”的思想,强烈的感受诸葛亮崇高的人格美;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用以
指导自己的行为。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常表现为:教师逐字逐句地串讲,课堂气氛沉闷、索然无味。 教师辛苦的“灌”,学生被动的“收”,课堂上没有师生碰撞的火花,没有学生个性的展示。
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关键要看学生的思维是否在课堂中得以充分的发挥,三维目标是否落实,学生的能力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经过七八年级的语文课程学习,九年级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能力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与能力。《出师表》是一篇议论性的表文,它蕴藏丰富,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所以我就大胆的把文言词汇的积累、课文的翻译、甚至内容的分析都交给了学生,真正的把他们放在主体的位置上;而我只是起一个引导、点拨、总结的辅助作用。也许学生的探究不够深入,我会用精练的形式及时的进行补充,以确保所学知识的完整性。
我校是典型的农村中学, 学生也都是农村孩子,并且普遍基础差、思想散漫、不思振作、没有上进心、缺乏 责任心和使命感。所以我特意强调了本课的情感目标,通过对人物的认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并批判的继承诸葛亮的“忠”,希望能对学生有所惊醒 ,希望能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起到积极作用。
如果在这个课堂上能有某一句话触动到某一个学生,引起其思想上的改变,那么,这一课上的就有价值!
因为比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
我带着这些思考,对《出师表》一课的教学做了如下设计。
教学重点:
1、了解文体及写作背景。
2、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的翻译并背诵课文。
3、掌握课文内容,领会诸葛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教学难点: 批判的继承诸葛亮“忠”的思想,强烈的感受诸葛亮崇高的人格美;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用
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1、了解文体及写作背景。
2、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的翻译并背诵课文。
3、掌握课文内容,领会诸葛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1、了解文体及写作背景。
2、积累文言词汇,准确的翻译并背诵课文。
掌握课文内容,领会诸葛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为“忠武候”,后世常以“武侯”或“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1、你为本课预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学习目标。
2、请你简介有关“表”的有关常识。
学生回答后总结:
表: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出师表: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3、你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吗?
讨论归纳:
本文写于蜀汉建兴五年,当时蜀国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4、你找出的古今异义的词有哪些?
学生板书展示,纠错,订正,总结。
5、你找出的一词多义的词有哪些?
学生板书展示,纠错、订正,总结。
6、通译课文时不理解的字、词、句有哪些?
引导学生质疑,解难,在探究中求知。
《出师表》是诸葛亮未出师北伐给刘禅上的奏疏,却被流传至今,让我们也来读一读!
1、自读,要求解决生字词,读准字音。
2、齐读,要求读出节奏。
让我们一起聆听这从遥远时空传来的声音······
让学生听朗读音频。
要求:注意语速语调,把握感情。
诸葛亮在文中想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要求:用原句回答。
讨论总结:
1、诚意开张圣听。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宫中之事,悉以咨之。
4、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5、亲贤臣远小人。
6、拖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1、这些建议是从哪些方面提出的?
讨论归纳:(1)、广开言路。
(2)、严明赏罚。
(3)、亲贤远佞。
2、这些建议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条?
讨论归纳:亲贤远佞。
3、为什么说这一条最重要?
讨论归纳:“亲贤远佞”是三条建议的核心,是前两条建议的基础,只有做到亲贤远佞,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才能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
1、翻译并背诵课文。
2、搜集出自本文的成语。
3、搜集有关诸葛亮和《出师表》的名句、名联。
1、分析诸葛亮和刘禅的性格特征,深入的认识人物形象。
2、批判的继承诸葛亮“忠”的思想,强烈的感受诸葛亮崇高的人格美;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使命感,并用以指导自己份行为。
批判的继承诸葛亮“忠”的思想,强烈的感受诸葛亮崇高的人格美;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使命感,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批判的继承诸葛亮“忠”的思想,强烈的感受诸葛亮崇高的人格美;学习诸葛亮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使命感,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
1、 谁能背诵课文?
2、 你搜集到的有关诸葛亮和《出师表》的名句、名联有哪些?
3、 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对《出师表》的朗读翻译和内容分析,今天老师还有几个问题想和大家一起
讨论,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兴趣啊?
首先问一下:读《出师表》时,你流泪了吗?
苏东坡有云:“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老师相信大家都不是“不忠”之人,只是可能我
们还没有真正读懂。那就让我们再次走进《出师表》,读出属于我们的感动!
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要求:用”让我感动的句子是: ,它写出了 。”的句式回答。
“读其文,知其人”,让我们跨越文字,跨越1700多年的时光,来直面人物,来再现历史。
课件展示视频资料。
结合课文内容和以前对人物的认识,请你说一说:
1、 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禅?
讨论归纳:沉迷玩乐、不务正业、昏庸无能、胆小懦弱、胸无大志、不思振作、愚昧无知
······是一位亡国之昏君!
2、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讨论归纳:苍老憔悴、夙夜忧叹、小心谨慎、殚精竭虑、孤独悲壮、勇于担当、忠心耿耿
······是一位忠臣慈父!
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人物性格,认识人物形象。
1、诸葛亮写《出师表》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2、刘禅读《出师表》时应是怎样的心情?
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性格,明确人物形象。
学《出师表》你的收获是什么?
老师认为我们应该从诸葛亮身上学到一个字:忠!
1、找出你 认为能体现诸葛亮忠心的句子。
2、可以看出他忠于谁?为什么?
3、这个“忠”字我们今天还需要吗?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他的内涵?
讨论归纳:今天我们再来读《出师表》对于诸葛亮的“忠”应赋予新的内涵:即将它理解为一种责任
心、一种对社会的使命感。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不断提醒自己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投入
到生活中中去!
这个”忠“字我们一定要发扬光大!
老师认为我们应该从刘禅身上学到两个词:
1、扶不起来的阿斗
2、乐不思蜀
这两个词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
诸葛亮不是文学家,但他的《出师表》却千古传诵,全文624字,字字催人泪下。
诸葛亮只活了54岁,但他的品格精神却万古流芳,一个“忠”字,时时令人敬佩!
我们应该从《出师表》中学到的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这些内容,我们对《出师表》的学习也远远不能结束,希望大家能常读常诵《出师表》不断的从中汲取正能量,激励自己前行!
让我们再次用最大的声音、最大的热情诵读《出师表》读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感动!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可也有人认为:他事必躬亲,操劳致死,可谓不智;他关键时刻屡用错人,可谓不明······你认为这些看法怎样?
请以”千秋诸葛我评说”为题写一篇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