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香菱学诗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一 知识与能力:
1.体会“香菱学诗”这一片断中不同人物形象所具有的性格特点;
2.体会语言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二 过程与方法:
在品读、探究、讨论中,体会人物形象的特点,学会赏析通过语言描写展示人物性格特点的写法。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不同人物所特有的美感,并以此片断感悟《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一 学情问卷
1. 你认为作品对哪个人物(或哪个情节)的描写最为精彩?并简单说明理由。
香菱醉心学诗的情节 20人 50% (学生能抓住关键词语进行分析)
香菱这一人物 13人 32.5%(学生能指明作者运用的描写方法)
黛玉评诗、黛玉对诗的理解、黛玉与香菱论诗 6人 15%
第二首诗时作者对众人的描写 1人 2.5%
对宝玉的描写,因为他每次出场都推动情节的发展。1人 2.5%
2. 阅读文本后,你还有哪些地方存疑(或希望在课堂上解决的问题)?
(1))第三首诗好在哪里?(或指向香菱作的诗) 10人 25%
(2)香菱为什么要学诗? 6人 15%
(3)对“十四寒”“十五删”的疑问。 5人 12.5%
(4)文本涉及的背景 3人
(5)宝钗对香菱学诗的态度 2人
(6)香菱与黛玉的关系如何? 1人
(7)宝钗以香菱学诗激励宝玉,宝玉为何不语? 1人
(8)希望对香菱有全面的了解。 1人
(9)黛玉为何觉得陆放翁的诗不好? 1人
(10)为什么用大段文字阐述如何写诗? 1人
(11)香菱的身份?封建礼教不会束缚奴仆的行为吗? 1人
3. 阅读这篇作品后,如果你没有读过《红楼梦》,是否有兴趣去读?如果你已经读过《红楼梦》,那么你对哪些地方产生了新的认识?请举例说明。
(1)15人接触过《红楼梦》:其中有6人认为在语言及诗词品味上有了新的体会;5人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增添了新的感受;2人认为内容(情节)上更为生动有趣。
(2)25人没有接触过作品:其中有20人表示愿意接触这部作品,有5人表示不太愿意接触作品。
二 学情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学生能够抓住文本的关键词语对香菱这一人物进行分析,因为对于香菱苦志学诗这一情节基本不依赖于对全本著作的把握,当然如果学生能够了解她的身世和背景对她的行为及她所写的诗会有更为深入与全面的体会。但是单从“学诗”的角度,学生分析尚好,所以对于学生已知内容,本课不再进行详细处理。
对学生存疑的内容进行分析,层层剥开,使真正有教学价值的问题显露。
初读文章后,学生暴露的问题是对诗词的不解,于是组织学生分成五个专题小组,分别从《红楼梦》框架结构、黛玉、宝钗、香菱、《红楼梦》中的诗词五个方面进行探究性阅读分享。
当学生有了共读的愿望与氛围后,文本中的许多精彩的妙笔便渐渐走进学生的视线,黛玉教诗的精彩、宝钗黛玉态度之不同、即使同是持支持态度相同的黛玉宝玉也会因性格及水平的差异,而有不同的表现。由此,《红楼梦》中各具特色、摇曳多姿的人物形象即成为本节课品读的重点。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借香菱学诗一事巧写数人笔法之高超。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人物立体、丰满的性格特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之鲜活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