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阿长与《山海经》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感情。
2、重点研读买《山海经》的部分,体会语句的深层含义。
3、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复杂的性格。
4、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选取生动细节表现人物主要性格的写法。
2、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
猜一猜:
1、有这样一个人,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以文字为匕首,为投枪,直戳敌人的心脏。 有这样一本书,它彰显着英雄侠骨亦柔情的另一面,写尽回忆的温馨,青少年生活的美好,却也不乏理性的批判。这个人是—— 这本书是——
2、指名生回答并简介鲁迅及《朝花夕拾》。
3、还有这样一个人,她曾经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出现过,给童年的鲁迅讲述了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还有这样一本书,它是中国古代神话小说集,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嫦娥奔月等,都出自这本书。 这个人是—— 这本书是——
4、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在文中圈点批注,然后说说你在文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阿长。
2、了解阿长基本信息:姓名——年龄——职业——主要经历——?
3、我从文中第 段的“ ”中,读出了长妈妈 的性格(或心理)。
4、作者有没有直接评价“阿长”如何粗俗或是善良的词句呢?(没有)而是精心选择并生动描述了一个个令人难忘的细节:“手指”、“大字”、“讲长毛时的严肃和夸张,特别是除夕夜郑重其事的提醒……一个鲜活的阿长就跃然纸上了。
5、多媒体展示:人物描写见性格。
1、过渡:这样复杂的阿长你喜欢吗?你喜不喜欢不重要,重要的是鲁迅先生喜不喜欢。
2、跳读课文,请用“ ”标出表明“我”对阿长情感变化的词句,并说一说变化的原因。
3、交流明确:不太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敬意逐渐淡薄、完全消失→新的敬意、怨恨完全消失
4、小结:作者对“阿长”的感情起起伏伏,但最终定格在他心中的是那种情感呢?(感激怀念)这种写法叫——(欲扬先抑)
5、过渡:我有一个疑问,一个连名字都被人忘记的保姆,究竟有何神力,竟能被一位伟人铭记于心,她做了什么?不就是买了就不是吗?多简单啊!
6、进入情境,品味19——27段。
多媒体展示:在读书的时候,只有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形象化的、有感染力的场景当中,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去“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请你锁定19——27段,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或者阿长,身临其境,深入体会当时情境。
小组合作探究:
假如你是 “我”: 提示:听说了有《山海经》这么有趣的书后,“我”想要吗?和别人说起过吗?结果如何?当阿长来问时,“我”又是怎么想、怎么说的?当阿长竟真的买来了书之后“我”的心情、反应呢?这本书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假如你是 “阿长”: 提示:“我”想给“哥儿”买“三哼经”的动机是什么?巴结这个“我”一手养大的主子吗?“我”是怎样买来“三哼经”的呢?把 “三哼经”递给 “哥儿”时, “我”又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7、交流:说一说“我”对《山海经》的渴慕;演一演“阿长”买“三哼经”的经过。体会“长妈妈”对“我”的爱。
8、买书一事,满足了幼时鲁迅强烈的渴求,让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长妈妈对他的爱。这种爱是买《山海经》时才突然出现的吗?请你结合文中的词句说一说。
9、是的,阿长的爱一直都在,只是幼年的鲁迅不曾发现不曾理解罢了。三十年以后,当46岁的鲁迅再忆往事,真是百感交集。
10、教师范读最后两段,学生体会此时涌动在鲁迅先生心中的复杂情感。
11、小结:人物描写见真情
1、多媒体展示:你觉得阿长像你身边的谁?是年迈不识字的老祖母?爱唠叨的母亲?粗心的父亲?爱管闲事的同学?还是… …
他们都是很普通的人,有着或多或少的小毛病。他们或许远离了美丽和潇洒,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带给我们温暖和温情。
也许,曾经的你不能理解或接受他们。但是,有一天,你读懂了他们… …
2、学生交流:“曾经,我以为他(她)……可是,那一次,我发现……”(要求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若能有一两个展现性格的细节更好。)
3、与你共勉:铭记、感恩所有曾经对我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