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背影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赋闲、狼藉、踌躇、差使、颓唐、琐屑、蹒跚”等。
2、、学习人物的描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文章真挚而感人的父子深情。
2、引导学生多与父母沟通、交流,理解父母,爱父母,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本班学生都来自农村,绝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少之又少,对父母的感情很难有很深刻的感悟。另外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虽然被父母浓浓的爱包裹着,但大多数人认为理所当然,很少真切的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对于朴实的文字,尽管前边已经学过《爸爸的花儿落了》、《散步》等文章,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还不是很强,有可能急于浮光掠影式的了解,不去做深入探讨与感悟。例如,在以《我的母亲》为题的作文里,大部分同学都写了“生病,妈妈连夜送我去医院”的素材。部分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作文,只要是写父爱、母爱的,必定是这一老旧素材,没有任何新意,也没有个人的独特感受。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爱”这一抽象的概念,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提醒同学们多留意、观察发生在我们身边充满爱心的事情,并把它记录在本子上,作为写作素材。只要我们用心观察与体会,生活中总能够感受到浓浓的亲情,再加上已初步掌握了叙事性文章的阅读方法,这一篇课文学习起来并不难理解。
重点:
1、学习人物的描写方法。
2、体味文章真挚感人的父子深情。
难点:
1、体味文章真挚感人的父子深情。
一、搜集朱自清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简单的介绍。
二、作者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篇文章的?
三、正音练习。
变卖典质( )颓唐( )狼藉( )
交卸( ) 奔丧( ) 簌簌( )
晶莹( ) 迂腐( ) 琐屑( )
差使( ) 踌躇( ) 蹒跚( )
拭( )
四、释义:
颓唐——
踌躇——
蹒跚——
五、简单复述《背影》一文所写的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出示父亲背影的照片,由这一个平凡而朴素的背影引发疑问:背影后面到底包含着怎样的感情?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积累词语:“赋闲、狼藉、踌躇、差使、颓唐、琐屑、蹒跚”等。
2、学习人物的描写方法。 重点
3、体味文章真挚感人的父子深情。 重点、难点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 、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这之前学过的有关朱自清的作品与资料,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带进课堂。)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正音练习:
变卖典质( diǎn zhì)颓唐(tuí )狼藉(jí )
交卸(xiè ) 奔丧( sāng ) 簌簌(sù )
晶莹( yíng ) 迂腐( yū ) 琐屑( suǒ xiè )
差使(chāi ) 踌躇( chóu chú ) 蹒跚( pánshān )
拭(shì )
释义:
颓唐——衰颓败落。
踌躇——犹豫不决。
蹒跚——因为腿脚不灵便而走路摇摆的样子。
默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2、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见面的?为什么文章要交代这一情况?
3、“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用简洁的短语概括当时的场景。重点写了那一次?
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父亲为“我”送行的影像片段。(第5、6节)
2、看完短片,谈谈你的感受。(围绕这一话题进行情感教育)
3、有感情的朗读父亲为“我”买橘子这一幕内容。
4、在这段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背影的?“我”有什么反应?
5、这一幕为什么写得这么详细?体现了“我”对父亲的什么样的感情?
通过这节课,我们积累了不少的新词汇,同时也学会了描写人物的一些方法,感受到作者与其父亲之间的爱。希望大家回去多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并把它们作为我们的写作素材,这样,我们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
作者每一次写到背影,总会留下眼泪,下节课我们再来共同探讨这些泪水包含着的父子深情,并品味作者质朴而深情的语言特色。
对于父母,总有那么一幕是令你感动,难以忘怀的。请你把那感人的一幕描写下来,并运用上外貌或动作描写。(提示:细节描写/特写镜头)
背影
背景: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心情沉重,气氛悲凉
点出背影
背影 { 刻画背影(重点)
离别背影
思念背影
写衣帽,身形 外貌描写
刻画背影 { “买橘”特写镜头 动作描写
“我”感动流泪 侧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