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背影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知识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情感目标
1.感受父子情深,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在学习方法上,对于初中生而言,接触到记叙性散文的文章并不多,领会散文的能力是不足的,多数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在思想情感上,当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对于生活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还仍是“生在福中难知福”,所以,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重中之重,并且不能停留于课堂,而应走入家庭,走向社会。
1.阅读重点文段,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学习文中的细致描写,体会其中深沉的父子情。
2. 理解文中关键句的含义,体会朴实语言中饱含的深情。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母肯定给予了你许许多多的关爱。也许是一声轻轻的叮咛,也许是一次倾心的谈话,也许是一份特殊的礼物,也许是······想一想,其中的哪件事最令你感动,说出来与大家交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父子深情的著名散文《背影》。(板书课题)
作者朱自清其人、其文,同学们已经不陌生了,请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其他同学补充。
师点拨: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我们在去年学过他的散文名篇《春》,另外他还有其他散文代表作品《匆匆》、《荷塘月色》、《绿》等。
师:同学们了解得可真多,介绍得很全面。(屏幕展示作者介绍)
1.标段序
2.圈点勾画生字词,借助课后注释和手中的工具书自主、互助扫清本文的文字障碍。
检查生字词,齐读两遍。
(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
跳读课文,思考:
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
1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主要写谁? 反映的主题是什么?
2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请从文中找出写见面背景的句子( 祖母去世 父亲失业 家境惨淡 父子离别)
1、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2、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1)请根据课文填空:
(2)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4>进去吧,里边没人。
3、这四句话都很简短,意思也很平常。这样简短平常的话是否缺乏感情?
(不是,朴素的言语中往往含有深挚的爱;平淡的话语里往往有不平静的心情。)
4、这4句朴实而简洁的话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请具体说明。
<1>父亲当时急于谋事,在生存的巨大压力之下,忧心如焚,但是儿子在他心目中高于一切,惟恐儿子路上有什么闪失,所以最后决定还是由自己亲自送。
<2>——父亲已经把儿子送上车,已经关照得无微不至,儿子也劝父亲可以走了,而父亲还觉得没有尽够心意,看见站上有卖橘子的,便要去给儿子买橘子。过铁道不容易,自己受点累,能让儿子受用,他是心甘情愿的。他还生怕儿子跟着出来,忘了行李。父亲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3>惦念路途平安,要等到儿子回到北京来信报平安,才能放心。
<4>走了几步就回头,可见心里还是惦记着儿子,依依不舍。又想到儿子所带的行李,叫儿子小心,什么都为儿子着想
5、《背影》中作者流了几次泪?
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难过的泪
望父亲买橘,父子离别——感激的泪
背影远去,依依惜别——惜别的泪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辛酸的泪
总结:有一句话,值得你铭记一生:
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
青春年少,我们也曾对挚爱我们的父母任性过也有误解过他们的爱心,请以 “ 我想对您说” 为开头给你的亲人写一张字条。
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良知是苍白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
父母的爱很平常,也很实在: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叮咛,也许只是早餐时装在你书包里的一盒牛奶······
但父母的爱也很伟大,值得我们去感恩。大家不妨试着在父母疲倦时端上一杯热茶,在餐桌上给他们夹一次菜,在他们工作之余给他们捶捶背、揉揉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