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阿长与《山海经》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文章重点字词。
2. 了解《朝花夕拾》对于鲁迅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欲扬先抑”的写法。
三、人文目标
把握文中“我”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和《山海经》的感激之情。
本文是八年级上第二单元关于“爱”的主题的文章,学生通过一年的初中学习生活,基本上能够读懂一篇关于“亲情”关于“爱”的叙事性的文章。但是,由于时代的不同,学生无法理解鲁迅对他的保姆——“长妈妈”的那份复杂而真挚的情意,更无法读懂:生活当中父辈、祖辈对自己的唠叨其实是出于纯粹而深沉的爱。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编者把这篇文章放在初二上学期,这个即将面临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面前,是多么的合理和明智!所以课前,我给了学生大量的时间阅读文本,并提供“导学案”,希望学生能在深入中质疑,在质疑中有所收获。于是在课堂中,我针对这一点借助对“欲扬先抑”这种手法的分析和“对标题的理解”以及相应背景资料的介入,以求帮助学生体验长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以及“我”对阿长的感激和愧疚之情;并由此反思自己的生活。
重点: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感受“我”对阿长的情感。
难点:对本文标题含义的理解。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我们知道,百草园是作者的乐园,百草园里的美女蛇的故事又给百草园增添无限的神秘色彩。我们读过课文,你一定知道是谁给鲁迅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对,是长妈妈,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真是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起来看课文《阿长与山海经》,一起感受作者对阿长的情感。
一、了解《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 《山海经》传世版本共计18卷,包括《山经》5卷,《海经》13卷。
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山海经》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的研究,均有参考,其中的矿物记录,更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文献。
小结:现在我们知道《山海经》是一部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那么长妈妈和山海经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二、感受“我”对阿长的情感
1.填写阿长履历表——设计意图:感受阿长身份的卑微
师生合作完成。
2. 文章写了关于阿长哪些事情?
学生轮流回答。
明确: ①常喜欢切切察察 ②限制我的行动 ③睡觉时挤得我无法翻身④懂得许多规矩和麻烦的礼节 ⑤讲长毛攻城时护城 ⑥谋害我的隐鼠⑦为我买《山海经》——设计意图:初步感知阿长的形象
3.在这些事情中,“我”对阿长感情、态度如何的呢?请找出相应的词句。
学生轮流回答。
明确: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敬意淡薄,逐渐消失——新的敬意
——设计意图:了解“我对阿长的情感
4.了解“欲扬先抑”的写法。
学生思考后作答。
明确:“欲扬先抑”的写法是本文的最主要的写法,作者通过对阿长种种令人不耐烦的表现,突出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的惊讶,从而表达对阿长的感激之情。——设计意图:感受作者表情达意的形式,理解“我”对阿长的根本情感
5. 语言品析
如:……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学生结合字词进行分析。
明确:“一”写出了阿长见到“我”的激动之情,也说明她一直就把《山海经》随身带在身上,表现她对我的理解;“哼”语言通俗、幽默,有耐人寻味,说明阿长没有学识,十分卑微,但她却能不怕困难,给我买来《山海经》,包含“我”的感激之情;“震悚”运用神态描写,写出“我”拿到《山海经》的激动和难以置信,表现阿长对我的包容和爱。——设计意图:进一步感受“我对阿长的情感
小结明确:本文的细节描写和字词的选择也同样别具匠心,有力透纸背之效。
三、理解标题含义,明晰作者写作意图
1.本文标题能否换成《阿长买<山海经>》?
明确:不能换。“阿长与《山海经》”此标题,意在突出阿长和《山海经》的地位相同,“我”对他们的感情相同。地位相同,都很“高”:没有学识的阿长能够给我买来《山海经》确实有本事。《山海经》是文化瑰宝自然地位也高。感情也相同,都怀有感激之情: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满足了我的无法实现的愿望,感激;《山海经》让我的生活有了新的方向,更因此喜欢上了书,同样应感激。它们之间都有相互成全之意:正是从阿长买来《山海经》这个情节里,少年鲁迅感受到了来自阿长身上的那种人间至诚的爱,感受到朴实而又执着的“伟力”;也正是由阿长买的山海经,使鲁迅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中国神话,萌发了文学爱好的种子;也正是由此,鲁迅开始了一生的藏书生涯。
……所以不能换。——设计的意图:初步感受作者对阿长和对《山海经》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2.鲁迅眼中的阿长
问:鲁迅对阿长有如此之高的评价,是否也有其他的什么原因?看家道中落后他在生活上的处境。
呈现材料
周围的人全都变了脸。在皇甫庄,大舅父家的人竟称鲁迅他们是“乞食者”。大舅父家是外姓人,变脸也就算了,同住在新台门一座院宅里的本家亲戚,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昔日赶前赶后,恭恭敬敬的,现在侧目而视;过去笑脸相向,亲亲热热的,现在冷眼相投。对小鲁迅不无恶意的流言,也在院中传播开来。至于各房聚议,要将坏房子分给鲁迅家,更是公然的欺负了。自家人尚且如此,城中一般市民就更不必说,无论出当铺,还是进药房,路旁闲人的指指点点,轻蔑讥笑,犹如讨厌的苍蝇,一路跟着鲁迅,直送他跨入自家的房门。
明确:深刻地感受人世间的冷眼和痛,因此相比之下阿长的无私和爱就显得特别的可贵!
3.此文对于鲁迅的意义
鲁迅在1925年年底《〈华盖集〉题记》中说的,他这一年屡遭军阀官僚、帮闲文人的围攻迫害,过着一种“悲苦愤激”的日子。尽管鲁迅没有妥协、休战,但内心的疲惫、烦躁、悲观却像洪水一样泛滥、暴涨。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为了缓解精神上的重压和悲观,他从1926年的2月开始创作系列散文——《旧事重提》。
明确:阿长和《山海经》,是鲁迅精神上的力量之源。——设计意图:深入感受作者对阿长的情感
四、一吐为快
1.上了这节课,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文中的阿长、“我”或是身边的某个人倾诉。让我们借着这个机会,表达胸口喷涌的感情。
学生写作并展示。——设计意图:激活情感,学会感恩,学会表达
2.老师赠言:
学生齐读。
A、善于发现爱与感动,你就更容易拥有幸福,找到前行的力量。
B、深爱一个人,就是对他最重要的事情的成全。
C、对爱的理解需要时间,请耐心等待。
五、作业
1. 补写阿长前往书店购买《山海经》的情形。
2.课外阅读《我最恨的人去了》、《朝花夕拾》。—— 设计意图:学有所思
教学反思:
选择鲁迅的《阿长和山海经》这篇文章来上课,主要是出于个人对鲁迅的感情:总觉得是他教会了我怎么认识自己,学会怎样上课,所以没有选择其它的文章。上课后我惊讶的发现:本节课基本上是按照“革命战士”、“文学家”和“思想家”这样的思路来组织教学,很巧!
另外,在平时授课过程中,我一直比较关注文体和对标题的理解,这节课我的课堂也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个人感觉还不错,学生对鲁迅和这篇文章的理解都比较到位而且比较深刻。但就像人们说的一样,每节课都会有缺憾:因为我个人对这篇文章的感情过太浓郁了,总想着要教给学生的东西要更深刻更完整,于是设计意味较浓,虽然学生思考充分但课堂并不是特别得活跃。事后,觉得可以针对标题的理解设计一个辩论的题目,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