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阿长与《山海经》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词,积累课文相关的文学常识。
2、通读感知课文,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点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和先抑后扬的写法。
4、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的含义,把握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合作探究,完成课文的整体感知。
2、学习过程中在朗读的基础上运用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作者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真美。
2、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引导学生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受身边人对自己的爱。
小组合作探究,边读边思考,手脑并用。
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对文中感兴趣的细节描写做适当引导,就能水到渠成地帮助学生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并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
1、理解文章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材料选择合理,详略得当的写法。
2、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3、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七年级的时候我们曾学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学们还记得在那篇文章中鲁迅先生除了写到寿镜吾老先生以外还提到一个人吗?那个人曾经给儿时的鲁迅讲过美女蛇的故事,她是谁呢?哦,对,就是长妈妈。对于鲁迅,这个长妈妈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他曾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她,在45岁的时候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纪念她。那么,长妈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她对少年鲁迅产生过怎样的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来探个究竟。
1、关于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 ),字( ),我国伟大的( )家、( )家、( )家,代表作有小说集( )、( ),散文集( )等。
2、关于字词:
识记下列生字词。
骇 掳 悚 惶急 疮疤 诘问 渴慕 疏懒 霹雳 惧惮 粗拙 憎恶 哀悼
1、自读课文,边读边旁批,要求把自己对长妈妈的瞬间感受记录并旁批。(提示: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方面去领会。)
2、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阿长是一个—————人”说话。
(提示:比如阿长是一个黄胖而矮的人;阿长是一个喜欢切切察察的人等。)
3、再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几件事,这些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写作手法:先抑后扬的手法,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
快读课文,勾画文中表现出作者对阿长的感情变化的词句,体会本文中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请同学们紧扣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