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背影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抓住课文关键性语句及指出关键性语句的作用,提高感悟文本思想情感及情感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勾画出文章中关键性语句,品析文章构思艺术性,能借鉴文章的多种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悟父子之间浓浓亲情,学习作者懂得爱、学会感恩的人生态度。 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初二年级上期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长幼之间的情感缺少生活经历体会,可能会对文中父亲的舐犊之情不甚理解。
当代学生家庭社会环境及成长经历,可能对文中长幼之间的情感缺少体会,可能会对文中父亲的舐犊之情不甚理解。
一、问题导入
(大屏幕展示父子动人画面,以情导入,配以背景音乐)
同学们,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多方面的,而且大都在日常细微的事情上十分自然地流露出来。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画面。
(板书课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心理,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此环节大约用时4分钟。
二、研读赏析,巩固拓展
此环节先让学生采用默读的形式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独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在上新课之前,我介绍了作者的生平资料和写作背景,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参看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基于这些我让学生边思考:
1课文主要通过什么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
然后通过唐代孟郊的《游子呤》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都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通过这种类比自然而然牵移到作者写背影,就是写父爱。
这样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牵移、联想、和感知的能力。既可以让学生轻松的进入文本,又引出怎样表达抽象的感情话题。得出要感悟生活,能抓住生活上的具体事情学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此环节大约用时10分钟。
2、文章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父亲的哪次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此背影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重逢至分别的背影?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采用默读的形式使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勾画出文章中关键性语句,品析文章构思艺术性,旨在了解烘托的作用,不但能标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而且最能突表现作者要传达的情感。
3、这次重逢至分别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情?
这样的设计旨在领会多角度的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使学生平常写作活动中能借鉴文章的写作手法
4、那次父亲送儿子去浦口坐车,儿子前后心理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请同学们在文章中划出关键的语句,如何理解儿子的心理变化?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欣赏文章构思艺术性,旨在感受心理描写的作用曲折的情节,使感情波澜起伏,更有感染力,领悟父子之间浓浓亲情,学习作者懂得爱、学会感恩的人生态度。 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
在思考第三个问题时引导学生重点抓住买橘子的动作描写,可通过视频动画再现当时的情景。在将近尾声之际,我设计了习题和生活链接,让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父爱,母爱。让学生结合自身体验选取常见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扩写,借鉴写法进行写作练习,表达自己的真情实。
这一环节的设计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活动为主题,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先给 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独立阅读思考,有利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落实了教学重难点。最后在练习中训练了学生的口头写作表达能力,设计的作业将课内与课外、文本与生活相联系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此环节大约用时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