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1.了解诗歌的背景知识及作者陶渊明的的生平,背诵古诗。
2.理解诗歌的意境美,感受陶潜的精神美。
3.学习运用的诗歌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意境美;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受陶潜的精神美
一、课前导学(导学案)
1.了解陶渊明生平、事迹、精神品格、历史影响。
2.准确朗读全诗,不少于三遍。
二、课堂激趣(2分钟)
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学习。现在我对大家有个小小的请求:请你们抬起头,用双眼看着老师。对,就这样,现在老师从你们清澈的眼睛里,感受到了你们宁静的心。我羡慕你们,甚至要赞美你们,你们有一颗未被名利权势迷惑的童心,童心美啊!我欲寻一济良药来拯救我因金钱名誉而迷失的心。穿越千年时光隧道,我见到一位从官场拂袖而去、心灵高贵的诗人;走过悠悠南山,我听到平淡醇美的诗吟。
能够拯救我迷失的心灵的诗人是谁?学生齐喊——陶渊明(板书)
能让我心静的诗歌是什么?学生齐喊——《归园田居》(板书)
这节课就请同学们以陶公其人其诗帮老师洗涤心灵吧!
三、导读诗文
(一)认识诗人(3分钟)
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对陶渊明有所了解,请同学们结合前面所学和课前阅读资料所知再来向老师介绍一下陶渊明。
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知道了: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号五柳先生(因宅边种植五棵柳树,所以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可算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平淡之宗”的称誉。他性情率真,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崇尚自然,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陶然自乐”的田园生活。 (二)解读诗题
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归园田居”这个标题应该怎样读?它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他的《归园田居(其三)》,这首诗是他辞官的第二年写的,诗人陶渊明共写了五首《归园田居》,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这是一首五言古诗。
(三)吟读诗歌(6分钟)
感受诗歌之美要靠读,古诗更要用古人的方法吟读。读诗之前,请大家说一说,我们首先应该注意哪些字的读音。
1.学生强调生难字读音:兴xīnɡ ,荒秽(huì),草木长(zhǎnɡ)
2.教师配乐范读,
3.学生自由试读,
4.学生表演读。
四、品读诗文
建议同学们以这样几种方式来品味诗意:
1.书读:以富有美感的书写抄录全诗,表达对诗歌美的感受。
2.画读:以绘画表现诗歌意境。
3.译读:用一段通畅的现代文翻译文句,再现诗歌意境。附加任务:强调个别字词的意思。
4.赏读:品味诗句:想想诗中写到的田园生活怎样?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慧眼识美:说说从本诗感受到了什么美。
5.背读:快速、熟练、准确的背诵全诗。
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品读诗歌。五分钟之后,各小组汇报交流。(在黑板上书诗、绘画、写译文的小组可提前上黑板)
小组汇报交流。
五、悟读诗愿
“但使愿无违”的“愿”表达了陶渊明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清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不愿与世同流合污的精神品质。感受了陶渊明这种平淡而醇美的“愿”,我们或许对人生的真谛有所感悟。这种感悟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也许很难,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表达吧!课堂即将结束,请同学们也许一个美丽的“愿”,还希望能告诉我们。
谁愿意将他的愿望与我们共同分享?
老师也有一个愿望要与大家分享。
六、课后拓展
1.课后读《归园田居》另外四首。
2.默写本诗,预习《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