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论语》十二章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2013年第3版
全班集体背诵100则《论语》
刚才的背诵已展示了大家本学期学习《论语》的成果,从同学们激情的背诵中,老师已经感受到了《论语》的魅力和同学们对论语的热爱老师真为你们点个赞,《论语》是我国古代影响卓著的儒家经典,千百年来它一直是蒙学的必读书,同时也是一部滋养心灵的书。
刚才播放视频,于丹老师,从“内容理解、故事印证、个人体会”三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课前各小组已经选择了自己的学习专题,分小组进行了课外学习,今天,就让我们试着学习于丹老师的方法,来汇报阅读《<论语》收获。
,
分专题展示:
学习组
主持人: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们课外学习了《论语》关于学习的篇章。一共学习了16章。重点介绍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每事问这两章。这两章的意思是什么呢?请陈飞龙和罗雪琪同学汇报一下。
陈飞龙: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自《论语*公冶长》
译文:孔子道:“他聪敏灵活,爱好学问,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
罗雪琪:子曰:“每事问。”————出自《论语•八佾》
译文:每件事情都要请教。
表现了孔子虚心求学,不耻下问的学习品质。
知道了《论语》的意思,让我们来欣赏相声和小故事表演。
甲:从2008年“两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们国家把2009年定为“中国《论语》年”。这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在新形势下,对于《论语》热,我认为是一件好事。这是中华文化大复兴,大进步,大繁荣的节奏啊!
乙:子曰:学而时习之……
甲:看。说着说着就来了。
乙;当然了。我是《论语》不离手,语录不离口,人家还说我是“《论语》通”呢!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有关学习的语句了。
甲:哦?那你说说看都有哪些呢?
乙:比如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甲:没想到你知道的还挺多。我可要考考你了,不过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乙:呃……还真不知道!
甲:就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举例吧。这句话的意思是“(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之、好之、乐之。其中“知之”属于学习的最低境界,相当于“要我学”;而“乐之”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相当于“我要学”。
乙:你说的这些其实我都会!!
甲:哈!那你再说一遍它们的意思吧~~
乙:呃……
甲:哈!还好意思说自己是“论语通”!连人家孔子都会去虚心请教,你要知道~~
甲&乙:“不耻下问”!!
旁白: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的诊治主张。有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儿,挡住我们的车!”
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
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车给城让路,还是城给车让路呢?”
孔子被问住了,他觉得这孩子很有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孩子说:“我叫项襄。7岁!”
孔子队学生们说:“项襄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乙:哦,我懂了,学无止境,每个人都要虚心求学啊!
主持人:欣赏完了相声表演,下面由石伊同学和应越同学带来的《论语》感悟!
石伊:孔子深知,不断求知的过程,是不断进步的过程。
应越:学习的智慧是认真钻研的态度,我们要多问,多问即多得。
合:我们小组汇报完了,谢谢大家!
说得真好!博学多识的孔子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我们也要见贤思齐,遇到自己不会的问题要虚心求教。
品德组
陈可轩:大家好,我们是品德组,我们阅读了《论语》中关于品德的21章,今天我们向大家介绍其中一句:
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陈可轩:请大家欣赏。
魏天琪:各位观众朋友们,下午好!今天是2015年1月8日星期四,农历丙子月十八,欢迎《新闻联播》节目。首先为您介绍这次节目的主要内容:今天本台记者将采访从春秋战国时期意外穿越到现代的采访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下面由本台记者为您带来详细报道。
朱筱旭: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本台记者朱筱旭,孔子老先生正在参观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让我们去采访一下他。您好,孔子老先生,欢迎您穿越来到21世纪,我们可以向您请教几个问题吗?
王鸿飞:可以。
夷欣悦:我们都讲究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您川渝到21世纪也有些时日了,请问您认为现代人最缺少哪种美德呢?
王鸿飞:就我现在所看到的,我认为,一个正人君子,要想得到大家的尊重,首先要学会设身处地,考虑他人。自己不想做的,就不要硬性强加给别人。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蒋予涵:是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一个经典名句。孔子老先生的话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让我们采访一下围观的同学。
陈可轩:我认为孔子老先生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就像平时中午打扫卫生,有些同学认为拖地很累,于是便向和其他同学换一个轻松的活,殊不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以后也应该多为别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
蒋予涵:感谢这位同学接受采访。这位同学的感受非常深刻。说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想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曾经在那个种族歧视严重的年代,来自各地的白人享受着优先权。有一个白人女子,她在海滩上进行日光浴,居然睡了一天。醒了后,她又渴又饿,走进了一家餐馆。她发现,那些比她来的晚的白人都吃完了,可是还是没有服务员请她点餐,暴跳如雷。这时她看到了桌边镜子中的自己:皮肤经过一天的暴晒变成了棕黑色,看起来像一个黑人。这是,她终于感受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王鸿飞:不错,不错。你说的故事正反应了这个道理。其实还有不少好的品德值得大家学习,就像”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还有”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等等。
合:本次《新闻联播》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收看!
你们汇报得精彩!看来确实如此,大家都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修养。学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那么大家都会很快乐的。
礼习组
聂宇翔:“大家好,我们是礼仪小组。我们搜集了一些有关礼习的论语,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食不语,寝不言和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
沈炜奇:“食不语,寝不言的意思是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要说话。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亲指的意思是在车中,不要东张西望,不要大声讲话,不要用手指指画画。”
聂宇翔:“下面我们给大家表演两个小故事。”
第一幕:(古代)旁白:一天孔子去拜访老子,到了中午他们开始吃饭。
高天乐:“ 孔子,今天您就在我们家吃午饭吧。”
聂宇翔:“好,那麻烦您了(看了一眼席子)这席子怎么是歪的?”(把席子扶正,然后坐下).
(沈炜奇:什么都不说,安静!)
(吃饭时一言不发)
(现代)苗许如:来咱们喝一杯,来抽一根雪茄.................
耿璐:哎呀最近我游戏升级了改天我请你们吃一顿............(拍桌子)
邵祎琦:孔子和老子都是重礼习的人,正所谓食不语,寝不言。古代对于礼仪方面是十分重视的,所以孔子和老子在吃饭时十分安静,显得彬彬有礼。而现在很多人吃饭时一边吃饭一边说话,大声喧哗,不仅影响到了其他人,也显得没有修养。
第二幕:(古代)聂宇翔:老子,请。(坐车时十分安静)
邵祎琦:孔子和老子的举止十分文明,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是礼貌的。
(现代)沈炜奇:坐在车中,不停的四处张望。
邵祎琦:看看这个乘客,他在车中不停地四处张望,左看看右看看,令人讨厌。
耿璐:握着扶手,一边接电话,一边大声喧哗,语速很快。
邵祎琦:这个乘客在车内大声喧哗,给他人带来了影响。
苗许如:(指着第一个乘客)你看你,东张西望,(指着第一个乘客)你看这人大声喧哗,素质真差。
邵祎琦:这个乘客用手对他人指指点点,说这个人不好,那个人不好,这也是十分不礼貌的。
聂宇翔:这几位乘客的举止在现在很常见,但只有少部分人认为这些举动很失礼。但在古代,如果有人有这样的举动,所有人都会厌恶他。孔子认为,在车中,东张西望、大声喧哗、指指点点都是很失礼的。
高天乐:礼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体现,这些礼节看似很小,却能代表着一个人的修养。言行举止现文明,我们平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齐:“我们小组的汇报就到这里。”
齐:“谢谢大家!”
言行组很有想法,运用了两组对比,告诉我们要注重礼仪习惯,举首投足均能见文明。
交友组
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给大家介绍孔子说过的有关交友的一句话。那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这句话的意思指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比喻意见或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
孙:刘硕,你知道关于这句话的典故吗?
刘:当然知道了,这个故事叫管宁分席。管宁和华歆皆是魏晋时人,小时候是同学。
孙:一次,他们二人在园中锄菜,说来也巧了,菜地里竟有一块前人埋藏的黄金,锄着锄着,黄金就被管宁的锄头翻出来了。金子谁不喜欢啊!但华歆、管宁他们平时读书养性,就是要摒除贪念,见了意外的财物不能动心,所以徐鹤宁见了黄金,就把它当作了砖石土块对待,用锄头一拨就扔到一边了。华歆在后边锄,过了一会也见了,明知道这东西不该拿,但心里头不忍,还拿起来看了看才扔掉。这件事说明,华歆和修为和管宁比要差一截。
刘:对,他们之间还有一个故事,你可能就不知道了。你想听吗?
孙:当然。请赐教!
刘:他们曾共同读书,坐在一块席子上。这时门外有乘车的达官贵人路过,乘着华丽的车马,敲锣打鼓的,很热闹。管宁像没听见一样,继续认真读他的书,华歆却坐不住了,立即放下书出门去看,羡慕不已。管宁忍无可忍,拿出刀来,把两人同坐的席子割成两半,对他说:“你呀!不配再做我的朋友了。”后世所谓的“划地绝交”就是从这里来的。
孙:哦,原来如此!
张:听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想法。
王:这两人,虽同学几年,但志向不同,终究会慢慢疏远。
张:恩,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刚才故事中的管宁继续和华歆做朋友,说不定也会变成那种只为利益,不为品行的小人。
钱:没错,这就是刚才我们介绍的那则论语“道不同,不相为谋。所蕴含的意思。
陈:论语关友还有一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请看情景剧:
第一幕(陈和钱撞在了一起)
钱: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陈:没关系的。你看我们这样相遇也算是一种缘分,我们做个朋友吧!
旁白:看,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第二幕(张和陈走到了一起)
陈:(吟一首诗)
张:好诗,好诗!既然我们都对文学感兴趣,那就做个朋友吧。
旁白:瞧,这两个人情趣相投,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第三幕(刘跑来抄陈的作业)
刘:哟,这不是陈学霸吗,我们做个朋友吧,来来来,把你作业给我抄抄!
陈:不行不行,这样做是不好的。学习是你自己思考的过程。
旁白:这样违心做事的朋友是不能交的。
第四幕(孙跑来跟陈打招呼)
孙:你好,听说你是学霸,我想我们可以做朋友的。
陈:我......
孙:好,我知道了,你不用说了。行,那就这,拜拜。(孙走远)
孙:长成这样子,还想跟我做朋友。
旁白:这样的人表面乐于奉承,背地里却侮辱他人。是不能和这样的人交朋友的。
钱:所以,我们不能盲目交友,要看清人的本质,要学会“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谢谢大家!
感谢交友组精彩汇报,交友的目的是以友辅人,提高自身休养,在交友过程中要学会识别好朋友、坏朋友,教大家一招,要学会“听其言,观其行”。
(5)言行组
齐:大家好。我们是言行小组在课外我们学习了20章《论语》今天我们主要为大家介绍论语中关于言行的内容。
俞:有句话说得好,“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做人要言而有信,言行得体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而孔子就是一个十分注重言行举止的人。
王:《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本书,里面有许多关于孔子及其弟子对于言行的见解。
俞: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几句论语里有关的言行的句子。
————————
齐: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袁:子夏说;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爹娘,能尽心竭力,俸侍爹娘,能豁出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守信,这种人虽说没学习过,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俞:不仅论语中有关于言行的句子,古今中外,有关言行的故事还有许多呢。
王:是呀,比如说前不久学习的一篇语文课文。
俞:你说的是《陈太丘与友期》吗?
王:可不是嘛!下面请欣赏小话剧——《陈太丘与友期》
————————、
(旁白: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但是友人过了中午还没到,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元芳当时七岁,正在门外玩耍。友人才到。)
高:小朋友,你父亲在家吗?
袁:父亲见你这么久没来已经走了。
高:不是人啊!和人相约同行,竟然丢下我一人离开了。
袁: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中午,但是过了正午时分你还没来,就是不守信用,您对着我骂我的父亲,则是没有礼貌。
(旁白:友人觉得十分不好意思下车想拉元芳, 元芳径直走进家里,没有搭理他。)
————————
张: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芳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
党烨琳,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要和大家分享?
党:我认为言而有信是人与人交往中最重要的东西。也是度量一个人最基本的标准。正如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所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也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的故事。张涵,你怎么看呢?
张:说的太好了!富兰克林说“失足,你可以重新站起来,失信,你必将无法挽回。”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自己要尊重别人,只有言而有信,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
齐:我们的汇报结束了,谢谢大家!
真好!言行组同学将课内外联系起来,告诉我们言而有信的重要性。
2、点评:
同学们的汇报太精彩了,从内容、故事、体会方面说出了自己对《论语》的理解。最重要的是每一个同学都能感受到,虽然跨越千年,但《论语》并不遥远,它就活在我们的身边,指引着我们做一个有修养、有智慧的人,会学习、会思考的人。
1、“学而思用”,我们学习了《论语》,还要在实践中践行、运用。
举例:我校的校风,“切问近思”
语出:《论语·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释义:
切问:问问题要切实,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泛泛而问;近思:联系自己和现实进行思考 。
目的:
倡导脚踏实地、善思善问的学习风气。
请各小组用《论语》的词句、思想给小组命名,介绍时要说明组名出处、意思、用此名的目的。
小组讨论交流,发言人汇报。
2、学《论语》除了能指导自己行动,还能丰富我们的语言,例如:
今天现场南京市小班化学校的语文老师来到五十四中,我最想用论语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表示欢迎,并表达能与南京市的语文同行们切磋、交流的愉快心情。
下面这几个语境中,你会用论语中的什么语句
当你不被人认识和理解,你的优点长处没有被发现或者你有时被人误会误解,你会心里怎样对自己说?
当你的一个调皮捣蛋的同学一而再再而三地戏弄你,蹬鼻子上脸,直至你忍无可忍,你会勃然大怒,拍案而起( )
3、你的朋友做事草率鲁莽,不假思考,经常把事情办坏办砸,你会送他一个什么劝告他?
学而不思则罔,在《论语》的阅读中,我们也要学习与思考结合,学会思辨,活学活用。
1、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恕道, 孔子的忠恕要求人们根据自己内心的体验来推测别人的思想感受,达到推己及人的目的。
一件物品或者一项服务是否应该"施于人"的基础应该在于他人是否"欲"与"不欲",而不是自己是否"欲"与"不欲"。"己所不欲"不一定就要"勿施于人",关键看人是否"欲",假如"己所不欲"但"人之所欲",仍然应该"施之于人",只有在"己所不欲"且"人所不欲"才"勿施于人",如此所得到的正确准则应该是"己所不欲,慎施于人"。
不想别人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2、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天下父母哪有不为出门在外的子女担忧的呢?所以孔子说不远游,或游必有方,是为了不让父母担忧。
现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信息化和多媒体化的发达,使得我们的工作生活范围扩大到了“地球村”,“父母在,不远游”已不合时宜。今天的读书人,志在四方,许多大学毕业生志愿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在农村,数以万计的人到城市务工,参加城市建设。因此“常回家看看”、“多给父母挂一次电话”也就替代了“父母在,不远游”,成为当今孝道的重要要求。外出能让父母安心,让他们知道我们的去处,知道我们的平安,不让父母挂念、担心,这就是一份孝心。
师:同学们,《论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读了《论语》,从中汲取营养,用其精华,使我们不断的丰富完善自我,使我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可以站得稳、行得正。在课外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们都要不仅限于识记、理解,还要去分析、运用、思辨,才能活学活用,让课外名著成为语文学习的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