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黄山奇石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同桌合作,认读“仙桃石”等11个生字词;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胳膊、脖”,通过联系生活、组词等方法,识记“区、峰”;正确书写“尤其、它、安”4个生字。
2、在语境中换词理解“尤其”,并用其造句。
3、运用“圈、读、想象”的阅读方法,通过交流体会、朗读感悟、观看视频、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第2、3自然段,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有趣。
本单元以秋天为线索,引领学生感受秋天,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描写了黄山上趣味横生的奇石,语言浅显,想象丰富,用词富有特色。如作者把石头想象成“大桃子、猴子、仙女、狮子”等生动的形象,还巧妙地用上“飞、落、抱、蹲、望”等动词,把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描绘得活灵活现。
第一学段阅读教学要突出识字写字、朗读训练、语言积累。因为是二上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鼓励学生通过预习先自主识字,通过生生互助、教师指导,突破难点生字。学生也具有一定的朗读能力,感悟简单语句的能力,因此,课堂上要多搭建语文实践的平台,让孩子们在自主、探究、合作的语文实践中,感悟黄山奇石的神奇有趣,并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识记“胳膊、区、峰”等生字;品读第2、3自然段,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有趣。
教学难点:用“尤其”造句。迁移运用“圈、读、想象”的阅读方法,学习第3自然段,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有趣。
活动一:自主识字,感知“神奇有趣” 1.联系课前操(动动脖子、伸伸胳膊、扭扭腰),利用形声字规律认读“脖子、胳膊”[达成目标:利用形声字规律识记“胳膊、脖”] (1)出示“脖子、胳膊”,开火车认读 (2)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月字旁) (3)读“脸、腰、脚、腿”这几个月字旁的字,你又发现了什么?(和身体有关) (4)再读:脖子、胳膊 2.我们有脖子、胳膊,石头也有脖子、胳膊呢,相信吗?这节课我们就去黄山看看这些奇怪的石头。出示课题:黄山奇石、齐读 3.自由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4.认读生字卡片:[达成目标:同桌合作,认读“仙桃石”等11个生字词] (1)同桌认读 (2)小老师领读难的词语 5.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6.随机学习
(2)联系生活学习“区”的词语: [达成目标:通过联系生活、组词等方法,识记“区”] ①我们在温州的中心城区,叫“鹿城区”;很多人居住的地方就叫“居民区”;我们学校有四个校区,黄山是风景名胜,叫“风景区”。 ②给“区”组词 (3)学习“尤其”[达成目标:在语境中换词理解“尤其”,并用其造句。] ①换词理解 ②任选一句情境说话
③书写:“尤其”(抓两个要点:找准关键笔画,重点笔画要舒展)。范写——生试写——讲评[达成目标1:正确书写“尤其”] 7.齐读第一自然段 活动二:朗读品味,发现“神奇有趣” 1.文中写了哪些石头? (1)指名说石头的名字 (2)比较中发现名字的有趣、神奇:
(3)叫叫石头的名字 2.选择“仙桃石、狗子观海”中任一块石头读,要求读正确。穿插学习:“峰”组词与图片理解相结合[达成目标:通过联系生活、组词等方法,识记“峰”] 3.以“仙桃石”为例,发现“神奇有趣”[达成目标:运用“圈、读、想象”的阅读方法,通过交流体会、朗读感悟、观看视频、小组合作等方式学习第2、3自然段,体会黄山奇石的神奇有趣。]
(1)自由读,圈一圈有趣、神奇的地方。 副板书:圈 (2)全班交流:外形神奇——大桃子;动词神奇——一飞、落(结合“石盘”很小理解);来源神奇——从天上。 副板书:读 (3)想象说话:看着这样的“仙桃石”,你想说什么? 副板书:想象 (4)齐读 (5)小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圈——读——想象”感受了“仙桃石”的神奇有趣。 4.迁移“圈——读——想象”的阅读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第3自然段:
活动三:趣读趣写生字,拓展“神奇有趣” 1.书写有趣的汉字:“它、安”。[达成目标1:正确书写“它、安”2个生字。] 儿歌帮助:它字宝盖帽子大,盖住身体真好看。安字宝盖帽子小,女字长横要舒展。 师范写难写的字——生试写——讲评(抓合体字的要点:一是写好偏旁,二是字写得紧凑)——再写一个 2.有趣的识字游戏:在“卡通人物图片”上认读:大脑、脸、脖、胳膊、腿、脚、腰 3.认读由生字组成的一段有趣的话: 出示:雁荡山,坐落于温州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这里风景神奇秀丽,尤其是仙岩洞的泉水、北雁荡的奇峰,美丽极了。 | |||||
作业设计 | 1.课中练习:
课后作业:
| ||||
板书设计 | 黄山奇石 仙桃石 飞 落 圈 神奇 读 有趣 想象 猴子观海 抱 蹲 望 | ||||
教学反思 |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紧紧围绕“有趣”展开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和写字教学。如导课中的“胳膊、脖子”十分巧妙地把识字、激趣导课融为一体,很高效;结课前五分钟,又以有趣的写字、有趣的识字游戏和复现朗读,巩固了识字,很有趣味。又如,多方面、多层次地感受黄山奇石的“神奇有趣”,先从整体感知黄山奇石名字的“神奇有趣”,再学法迁移学习“仙桃石、猴子观海”这两块石头,感受奇石样子、动作的“神奇有趣”。学生学得有趣,读得有趣。 整堂课始终以学生的活动,来构建课堂教学的各环节。如,同桌合作认读卡片,实现全员参与式的自主识字;运用“圈、读、想象”的学法迁移,进行小组合作,由扶到放,学生学的过程充分展开,学得有层次。 当然,从实际的教学操作来看,“尤其”的造句是一个难点,光靠情境创设,对学生来说还有难度。可以考虑先同桌讨论后指名交流,使难度降低。另外,小组合作学习,对于刚接触合作学习的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虽然已经能够合作,但合作的效率、倾听的能力、汇报的能力,还需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训练和改进。 纵观这节课,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较好地打成了各个教学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