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要的是葫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熟悉“葫、芦、藤、哇、盯、邻”等6个生字,利用形声字特点区别“挂、哇”等形近字。正确书写“挂、哇、怪、慢”。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角色对话时的心理。
3.结合板画,在读中积累语言,明白寓意。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课文,自己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学习难字“挂、怪”。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一)图片导入
1、图片引课题,强调“葫芦”的读音。
师:同学们,小眼睛看大屏幕,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生:葫芦
师:大声说一遍,这是什么?
众生读:葫芦。
师:嗯,同学们读对了,芦在这里读轻声
2、强调“藤”字的读音。
师:那你们有没有见过挂在藤上的葫芦?
生:见过!/ 没见过!
师:哟,有的孩子见过,有的孩子没见过。你看,这就是。(出示PPT)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指一指。葫芦藤在哪呀?男孩子,你来
(男孩上台指画)
师:你给大家读读这个词。
男孩:葫芦藤。
师:这个藤字读后鼻音你注意到了,谁再来读读?(如果读错了,师:他读的对吗?应该怎么读啊?)你读
生:葫芦藤。
师:就这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众生读:葫芦藤。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种葫芦的人,他一心想得到可爱的葫芦,我们来看看最后他的愿望实现没有。
师:好,我们齐读课题。(提前写好)
生:14、我要的是葫芦
(二)检查预习,学习本课生字
1、加拼音读词语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你们预习了吗?你们读了几遍课文啊?
生:……
师:好,既然你们都读了好几遍课文了,老师就要检查检查你们生字认没认会。先自己认一认屏幕上的这些字。
师:我们来一起加拼音读两遍。
(生读)
师:你们看,上面这一行字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下面这一行呢?这一行还有两个字的偏旁一样,是哪两个字?
2、区分形近字“挂”和“哇”
师:在这些字中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两个字长得特别像?
生:挂和哇
师:呀,你的眼睛真尖,就是它们俩。那它们长得这么像,你有什么办法区别它们呢?给老师出主意好吗?你来说
生:挂的偏旁是提手旁,哇的偏旁是口字旁。
师: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生:因为挂要用手挂,哇要用嘴巴说
师:哎哟,你这个办法真好,你们看,就是这样(出示两张图片)那能不能把这两个字换一个偏旁,变成别的字?你说
生:佳
师:换成什么旁?
生:单人旁
师:对,换成单人旁,佳。还有吗?你说
生:我想换成女字旁,变成娃
生:我想换成虫字旁,蛙。
师:哟,小朋友识的字真多,还能换吗?你来
生:我要换成三点水旁
师:那是什么呢?是水洼的洼,这个字你都知道,真不简单。
师:老师把你们刚才说的编成了一首儿歌,想不想读读。(出示PPT儿歌)赶紧自己读读看
(众生读)
师:好,刚才我发现大家读的时候有的同学拍起了节奏,有的同学还做上了动作。现在我们一起来,打着节奏一起来读读这首儿歌。会很有意思。
师生共读:张口一声“哇”,用手往上挂。有水是水洼,女孩爱娃娃。捉虫能手小青蛙,小-青-蛙!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师:下面让我们赶紧走进课文吧,请同学们先自己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生字,读通句子。开始吧!
(生读完课文)
2、师生合作读课文
师:同学们的读书真好听!接下来,请你们看着大屏幕,我们一起来合作读一读课文。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是能加上自己的感情就更好了!注意:蓝色的字是李老师读,红色的字是你们读。明白了吗?
(师生共读)
师:老师要给你们竖起大拇指了,因为我觉得你们读的比李老师读的好!
(四)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1、出示课文插图,看看有什么不一样
师:好,同学们,你们抬头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片,一会儿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我看看哪位同学的眼睛最亮。
(出示图片,学生看图观察)
生:表情、叶子、小葫芦(引导)
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继续学习课文吧!
2、学习第一段(画—读—品—生长顺序)
师:刚才说到,从前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那么他种的葫芦长得怎么样呢?我们一会儿把它画在黑板上。你们先自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和同桌讨论一下我们要在上面画些什么,开始。
师:你看看咱们的葫芦架已经搭好了,谁来告诉大家,我们要在上面画些什么呢?你来说
生:我们得画些叶子还有葫芦。你补充
生:我觉得我们要画绿叶子,和花。
师:对了,好像还缺一样诶
生:葫芦藤
师:对呀,我们要画这四样东西(把葫芦藤、绿叶、葫芦、小花圈起来)现在呀,我知道该怎么画了,你瞧。(师边讲解边画)
师:这就是细长的葫芦藤,上面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你觉得我的叶子够了吗?
生:不够
师:为什么?
生:因为葫芦藤上有很多的叶子,要挂很多的葫芦,所以画上的叶子不够多。
师:你们从哪个词语看出来有很多叶子的?
生:长满。
师:哦,原来是这样,我的叶子画的太少了。那这样,如果大家能把这个句子读得美,老师就能把叶子画得好。自己先练一练。
(众生练读)
师:你读
生: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觉得叶子不够多,我只能再添一片叶子。谁能读得更好一点,我就把叶子添得更多一些。你来
生: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师:你看,叶子越读越多了,小朋友们,请你们一起读。细长的,预备齐
生齐读: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师:真好啊,看来咱们的叶子要再多一些。这样又多又密的叶子才是长满了,你瞧,花谢以后,藤上挂着几个小葫芦,喜欢它们吗?
生:喜欢!
师:那谁来夸一夸?谁来?请你来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师:嗯,你很喜欢它。你来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师:我们一起来加上动作夸一夸
众生加动作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师:诶,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式这样来夸一夸葫芦藤啊,叶子啊,小花呀。请你夸
生:多么碧绿的叶子啊!
师:真美
生:多么雪白的小花呀!
师:我都能闻到花的香味啦。
生: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
师:小葫芦夸过了,葫芦藤还没人夸呢。谁来夸夸?
生:多么长的葫芦藤啊!
师:好的。你也来夸
生:多么细长的葫芦藤啊!
师:那现在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
生:先长出嫩绿的叶子,然后开出洁白的小花,等花谢了,小葫芦就长出来了。
师:是呀,所以只有葫芦藤、小花、叶子长得好了,小葫芦才能长得好啊,现在我们能不能连起来夸一夸这棵漂亮的小葫芦。
生: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读着读着是不是可以把这段话背下来啦。试试看好吗?老师来帮你。细长的葫芦藤上
生:长满了绿叶
师:开出了几朵
生:雪白的小花。
师:花谢以后
生:藤上挂着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3、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度:看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难怪种葫芦的人那个人越看越喜欢,每天都要去看几次。那他最后得到葫芦了吗?(没有)从课文中哪里能看出来的?(最后一段)
(出示PPT图片,生齐读最后一段)
合作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朗读并体会感叹句和反问句的用法
师:那么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答案就藏在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呢。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己先读一读这两段,重点注意种葫芦人心里想的和他说的话,读完以后和同桌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讨论完毕)
1.师:读完了课文,你们想一想,种葫芦的人错在哪里?
生1:他不懂叶子和果实的关系,所以叶子长了虫子他认为没有必要治。
师:那当他看到叶子上生了蚜虫时他心里想什么呢?
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师:你来读一读这一句。
(生读毕,指导、讲解感叹句)
生2:他不听邻居的劝告
生:当邻居劝他时他又是怎么说的呢?
生: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师:你来读一读这一句。
(生读毕,指导、讲解感叹句)
通过朗读讲解感叹句和疑问句的用法、举例
小组合作,演一演二、三自然段的故事情节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演一演课文的这个故事。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二、三自然段,两个人齐读旁白,一个人读邻居说的话,还有一个人读种葫芦人说的话。你们小组内自己分配角色。好,现在开始吧!
师:请一个小组给大家读一读,(学生当评委,指导该怎么读,然后请原来的小组再读,掌声。)
(小组读)
(五)启发引导、拓展训练
师:你们想想,种葫芦的人最后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师:如果你是你种了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你会怎么做呢?(生……)
师:你们真棒,比那个种葫芦的人
师: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讲个故事——《小虫和大船》。
师:听了老师给大家讲的故事和今天课文的学习,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
生:……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老师也明白了一个道理——PPT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