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要的是葫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的道理。
3、会认6个生字。
我所教授的是二年级的孩子,他们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好奇,对于新鲜事物刨根问底,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情境,体会种葫芦的乐趣,从情境中围绕“可爱的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本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不同句式的语气。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葫芦图片,问:这是什么?(相机板书葫芦,正音:读“葫芦”一词时,“芦”读轻声。)
2、你对“葫芦”有了解吗?你知道葫芦有什么作用吗?师生交流。
3、揭示课题:是呀,葫芦有这么多作用,所以有一个古人也想要葫芦。补充板书,再读一读,注意停顿与重音。(我要的是/葫芦)
二、自主读文,随文识字
1、小组合作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a、小组合作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也可以借助生字的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b、标好自然段,认读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认读生字 词。
葫(hú)芦(lu)藤(ténɡ) 好哇(wɑ) 盯(dīnɡ)着 邻(lín)居 自言自语
提示:藤和盯是后鼻音,葫芦、好哇、盯着读轻声。
三、图文结合,研读感悟
1、出示图一,你觉得葫芦开始长得好吗?文中是怎样描写的?找到相关的句子画上~~。再读一读。
采用个别读,再齐读的方式品读句子:(提示学生用赞美、喜爱的语气读这三句话)
2、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3.练习用“多么”说一句话。
4.学习语段积累,可爱的小葫芦是怎么长出来的呢?请你来帮助老师填好它的生长顺序吧!
种葫芦→葫芦藤→(绿叶)→(小花)→(小葫芦)
5.师质疑: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那个人喜欢吗?从哪里看出来?
6.师生交流:“每天”“几次”“盯着”说明了什么?你会用“每天”说一句话吗?
7. 画面对比,出示图二,师质疑: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结果怎样呢?观察图画,那个人的表情是怎样的?
8.品读句子: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9.引导说话: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四、合作探究,深化理解
1.小组合作读2、3自然段,探讨:葫芦为什么会掉落呢?
2.全班交流。(预设学生的答案)
答案一:他没有治蚜虫。师质疑,你了解蚜虫吗?那个人看见蚜虫了吗?他怎么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是什么意思?相机引导学生读,体会感叹句表达的语气更强烈。
答案二:种葫芦的人不听邻居的劝告。邻居是怎么劝的?他怎么说?男、女生读对话,邻居的话要显得真诚、着急,那个人的话要显得满不在乎。
答案三:那个种葫芦的人不知道叶子与葫芦的关系。看图讲解:叶子是制造和输送养料的,叶子被虫子吃了,葫芦得不到营养,所以就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同学们,当种葫芦的人看到叶子上有了蚜虫,他说——
当邻居劝他治一治蚜虫时,他说——
学到这里,你想对种葫芦的人说些什么呢?
总结课文的道理: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多学习。
积累运用,迁移强化
想象说话。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_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