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要的是葫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我要的是葫芦》是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属于寓言性质的课文。课文主要写了种葫芦的人不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只盯着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不去治,邻居劝也不听,结果小葫芦慢慢变黄,一个个都落了,文章短小精悍,语言活泼生动,任务形象鲜明,是深受孩子喜爱的一篇课文。葫芦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植物。我们知道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历生根、发芽、长 叶、开 花、结 果。通 过 学 习 这 篇 课 文 使 学 生 懂 得 在 这 一 过 程 中,前一环节直接影响着后一环节,要想得到好果实,就得细心呵护植物各部分的生长,不能只注意结果。该寓言故事就是想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得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1) 知识能力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乐于观察生活,喜欢体验生活。他们喜欢甜甜的苹果、香香的桃子,但是孩子们对于葫芦比较陌生。通过观看葫芦生长的视频和动画片<<葫芦兄弟>>,孩子们对于葫芦建立了一些感性认识。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多数是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运用语言,在课堂上必须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创设他们熟悉的生活情景,帮助他们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2) 学习基础分析
我所执教的班级的学生聪明活泼,领悟能力强,善于表现自己。他们喜欢阅读,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大部分学生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简单的问题。部分学生有表达的自信心,能积极参加讨论发表自己稚嫩的见解。个别学生则缺乏自信,较为胆怯,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对意愿的表达较为模糊。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从整体上大致了解课文内容,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 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一、引入:
出示课题,认识“葫、芦”二字,注意指导“芦”的读音。(轻声)
范读课文,听清楚生字的读音。
二、学习生字:
1.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2.出示课件:读词语 读生字 读句子。
3.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4.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己再轻声读课文。
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不好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边读边画出自然段的序号。提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四、指导书写:
1.指导认清难字的字形,并指导书写。
言:两个短横一样长。
每:上窄下宽,竖折向左斜,折要平。
怪:右上角是“又”,下面是“土”不是“工”。
2.“哇、治、慢、挂、邻、”可让学生独立分析字形,看字帖练习写。
3.试着听写本课生字词。订正后,重点练自己写错的字。
五、完成语文学探诊上部分练习。
1.复习巩固认读字“葫、芦、藤”等6个字,区分形近字“治、抬”、“哇、挂”,巩固会写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知道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不可怕、不用治是葫芦落的原因,从而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知道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不可怕、不用治是葫芦落的原因。
懂得生活中的事物都存在着联系,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一、复习词句:10`
1.齐读课题,读字词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一起读课题——生:我要的是葫芦。
大家认真看老师画的这是什么?板书画:葫芦藤 读读词语 课件:葫芦藤
2.选一选,把生字送回家
瞧,细长的葫芦藤上挂满了小葫芦,这还有两对葫芦兄弟呢,你能分辨它们吗?那快来认一认吧! 指名领读生字
光会读还不够,加大点儿难度,看谁能把这葫芦兄弟送回家!
谁来试试? 齐读句子,手势出示生字的号码。
课件: 1治 2抬
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 )头就看见天。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 )一( )吧!
1哇 2挂
花谢以后,藤上( )了几个小葫芦。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 )!
3.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8个会写字,从大家的作业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请你当个小医生来诊断一下错误吧! 出示:小小诊所
言:两个短横要一样长
怪:右上应该是“又”
每:上窄下宽,长横要写长,竖折的折要平。
打开学探诊p43/三题 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几个字的写法呀!
先读题目要求,再写词语。注意写字姿势“三个一”要做到。
反馈、订正。(1查正确2查书写规范)(关注:“雪、言、每、怪”的书写)
二、前后对比,读好课文:20`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写词语特别认真。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小葫芦长得十分可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里,去看看那些小葫芦吧!
打开语文书,快自己读一读第一段吧。边读边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小葫芦的句子。把你划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出示课件)(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反馈
2.读了这三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小葫芦很可爱,很漂亮。叶子是绿色的,花是雪白的,葫芦藤是细长的,叶子很多。
课件:点红“绿”“雪白”,你发现这是写什么?(颜色)点红“细长”,这个词呢?(写形状)点红“长满”,又细又长的葫芦藤上长了很多的绿叶。
叶子绿绿的,花是雪白雪白的,多美啊!叶子跟葫芦有什么关系?(叶子越茂盛,它给葫芦输送的养料就越多,葫芦长得就越好。) 你再读读。指名读前两句
谁愿意谁愿意按照书上的内容把这绿绿的叶子、雪白的花朵和小葫芦贴在板书上?指名到前面贴板书画,其他同学认真看贴的对不对。
预设:学生没有按照植物生长顺序贴、花谢没有摘下来。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后总结:你看葫芦啊是先长满了绿叶,再开出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就挂起了几个小葫芦。 板书写:“长、开、谢、挂”
课件(点红:长、开、谢、挂)这“长、开、谢、挂”表示动作的词语,让画面动起来了,把葫芦的生长过程说得更加清楚、更加生动了。
让我们再读读,体会体会葫芦的生长过程吧!老师指着板书
3.出示实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快看!你们喜欢吗?
快来夸夸它吧!看来你真是喜欢小葫芦,谁再夸夸它?
(小葫芦真漂亮!小葫芦太可爱了!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指名读描写小葫芦的3个句子。
你们这么喜爱小葫芦,那种葫芦的人喜欢吗?(喜欢)
你是怎么知道的?读读书上的句子。
预设:每天、几次
那个人特别喜爱葫芦,他天天都要去看好几次呢!不只一次呀!
谁能再读读第一段,读出葫芦的可爱和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我猜呀这棵葫芦一定能长得赛过大南瓜,是不是呢?齐答:不是
(二)前后对比质疑
1.那结果怎么样呢?谁来说说呀?
生: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板书:落了
2.上节课,很多同学都提出了一个问题呢。小葫芦为什么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板书:?
快读读2、3自然段找找答案吧。指名说说 板书:蚜虫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引读:是啊,有一天,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课件: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这是什么意思?
换句话说就是“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课件出示句子 (板书:不可怕)
自己读读这两句,你发现什么了?(这两句意思一样,标点不同,朗读的语气也不一样了。) 指名2人再读这两句话
大家看,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加上不同的标点,读的语气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预设:生:就那么几个虫子不会影响葫芦的生长的。
生:他要的是葫芦,叶子上有虫不可怕。
是啊,他要的是(指课题)葫芦,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啊。
2.过渡:看来他心里只想着葫芦,眼里只有葫芦。
于是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生:课件:“我的小葫芦啊,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谁想读读这句话?指名读句子 师拿出小葫芦,谁愿意表演一下这个种葫芦的人?
预设:
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我盼望着让小葫芦长得越快越好,我着急呀!)
你为什么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葫芦说呀?(书上说“种葫芦的人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师:哦,怪不得“盯”是眼目旁呢!你们可千万别写错呀!
你在跟谁说呀?(跟自己说)这就是“自言自语”
谁再读读?(你们看,他多着急呀!看他的心情多迫切啊!)
3.咱们合作读读第二自然段吧,我来问,你们读
他看见什么? 板书:看
想了什么? 想
他又说了什么? 说
正在种葫芦的人满怀希望时,他的邻居看见了,他们之间又说了什么?一起看看第三段。指名读第三段。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什么了?——指名读:“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你想告诉他什么?(不能只看着葫芦,叶子上的蚜虫得快治一治。)
评价:这位邻居都替种葫芦的人着急,谁再来劝一劝。/再诚恳点儿。/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都生蚜虫了。邻居都替他着急了。注意指导读好“光”
你们都来当他的邻居,一起读。
2.引读:可是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生—— “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种葫芦的人你奇怪什么呀?/你有什么可奇怪的?/你为什么奇怪?板书:不用治
评价:你真会联系上文,你们都想到他心里去了。
课件出示:两句话(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这两句又是意思一样,什么不同?(标点不同、读的语气不同)谁能自己读读这两句话?
这两句哪句更能突出种葫芦的人感到奇怪?(反问句更能表达种葫芦的人很奇怪。)
再看看,种葫芦人的话中有两个问号,多奇怪啊,谁再读读?
3.让我们分角色来读读第三段
男生(邻居) 女生(种葫芦人) 老师来读叙述的部分
三、合作探究,悟出道理:5`
1.孩子们,还记得吗,在种葫芦的人种下这棵葫芦后,出示课件: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而现在,出示课件:(生读)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翻转叶子图片)
出示课件: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老师读)现在却,出示课件:(生读)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翻转葫芦图片,并下落。)
梳理板书:正因为那个种葫芦的人认定叶子上的虫不可怕、不用治,结果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完成板书,划上箭头,擦去“?”。
哎---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多么令人惋惜啊!让我们再读读最后一段
你们看写小葫芦生长和落下都是按照植物的生长规律描写的,今后大家在写话时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写呀!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课件:泡泡
预设:生:要是当初听邻居的话就好了。
师:他不再奇怪了,终于明白邻居对他的劝告了。
生:植物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早些治就好了。
师:瞧,后悔了。
生:叶子上生蚜虫,葫芦为什么会落呢?
师:看来种葫芦的人还不明白叶子生蚜虫,小葫芦为什么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或者老师问:我就是那种葫芦的人,我现在啊还糊涂着呢,叶子上生蚜虫,葫芦为什么会落呢?谁来帮我解答解答。
预设:生:因为原来叶子生了蚜虫,种葫芦的人没有治蚜虫,蚜虫就更多了,葫芦就落了。
师:是呀,他不知道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联系的,叶子长了虫,葫芦肯定也长不好。
生:开始的时候他可以治,最后蚜虫更多了,葫芦就掉下来了。
师:如果他早些知道叶子和果实的关系,当刚发现叶子上有一些蚜虫时就赶快治,相信叶子就会恢复健康,葫芦也就不会落了。
谈话总结:
太感谢你们让我知道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联系的,叶子生蚜虫,葫芦也会长不好。不仅葫芦是这样,看来,任何事物之间都是存在着联系的。
4.分角色朗读课文。(齐读叙述、1个女生当种葫芦的人、1个男生当邻居)
四、课外延伸:5`
第二年,这个人又种下一棵葫芦,他吸取了前一年的教训。有一天,种葫芦的人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想了什么?说了什么?于是,他又是怎么做的? 最后的结果怎样了?
请你按照(指着板书)看、想、说、做的顺序说一说吧!板书:做
先自己小声说说 ,再指名说。
完成板书、翻转图片、贴大葫芦。
我希望同学们不要像文中种葫芦的人那样做事情,要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