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要的是葫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葫、芦、藤、哇、邻、盯”6个生字;会写“慢、怪”两个字,掌握竖心旁的写法,做到书写姿势端正,书写美观。
2.初步认识寓言故事,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并积累语言;在人物对话朗读中体会课文中带问号和感叹号的句子每一次所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3.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叶子长得好,葫芦才能长得好的道理,明白实物之间的联系。
二年级学生虽然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但是通过布置预习了解到学生对本课内容是初次接触,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急切地想知道小葫芦为什么一个一个都落了;通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学习独立识字和归类识字的能力,同时要注意识字的趣味性;但是,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句子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是学习难点所在,因此教师的朗读指导很重要。
学习重点:通过借助IPAD资源包中的图片帮助识记“藤”。重点指导竖心旁的写法。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学习难点:朗读人物的对话中读中体会?和!每一次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和人物的不同心情。
1.动画出示葫芦。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位好朋友,看-----(课件出示葫芦动画演示)
生:是葫芦。
师:其实小葫芦也想和大家打个招呼呢!
声音播放:同学们好,我是一只葫芦,很高兴认识你们!
2.和葫芦打招呼,在打招呼中读准“葫芦”。
师:快和小葫芦打个招呼吧!
学生和葫芦打招呼(2—3人即可)
师:换一种打招呼的方法,先读字,再读词。谁来?(出示“葫芦”的拼音)
3.导入课题。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和葫芦有关的故事,右手伸出来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1.带拼音读。
(1)自读。
(2)指名读。
(3)齐读。
2.去拼音读。
(1)自读。
(2)同桌互查读。
(3)反馈。
(4)打乱顺序各种形式读。
3.离开词语读。
(1)同桌互查生字条。
要求:同桌互查生字条,读不准的互相教一教,也可以借助IPAD资源包1“识字小助手”来帮助你。
(2)同桌互查。
(3)反馈交流识字方法。
4.游戏中巩固识字。规则:砸开金蛋,准确读出金蛋上的生字,另一人判断对错。
学生在IPAD资源包2的“识字小游戏”
5.反馈检测
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 。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听的同学要认真倾听。
1.学习第一段。
(1)教师出示课文第一段.
自学要求:自己轻声读一读,找出文中描写葫芦长得好长得美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画好之后读一遍。
a.学生读文画句子。
b.反馈交流画的句子。
c.反馈:请一名学生到白板前画句子。
d.修正。
e.指导朗读。
f.看图背诵,积累语言。
(2)学习第2自然段。
a.指名读。b.我们还可以带上动作来读一读。
(3).学习课文第3段。
师:可是,他的邻居看见了就去劝他,他们说了些什么呢?读读课文第3段找一找。
a.学生读文找对话。
b.反馈,出示对话。
c.指导朗读。
指导读邻居的话,读出劝说的语气。
指导读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e.同桌表演读
先出示动画视频,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对话,学生模仿。
b.学生练习。
c.展示
(4)学习第四段:学生齐读
(5)感悟道理,认识寓言故事。
a.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b.看到种葫芦的人这样奇怪,疑问,聪明的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c.教师小结。
d.推荐学生到IPDA资源包3“寓言故事”中读一读老师推荐的寓言故事。
1.出示这节课要写的生字(出示:慢、怪)
2.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你认为这两个字哪个格外难写。
4.到我们的汉字演示库里看看吧!谁来到演示库里请出我们的汉字演示小助手。
一名学生到前面操作电脑。
5.出示汉字笔顺演示,一起边看,边说,边写。
6.教师范写,教师边写边讲解。
7.再来看看“怪”字(笔顺演示)手伸出来和老师一起边看,边说,边写。
8.自己练习书写,描一个写一个。(师巡视)
9.展示评议。
1.把故事讲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一听,读读资源包中的寓言故事。
2.写字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