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要的是葫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观察图画、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培养观察、理解能力。
2、理解重点词句,懂得本课所讲道理,知道植物的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3、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文语言浅显易懂,学生可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结合图画,一般都能容易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同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也不难发现这个人得不到葫芦是因为他不治虫,但是这些发现都是教浅显的表面的认识。在通俗的故事情节中,还隐含了深刻的寓意,即“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要理解这一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容易。教学时,需指导学生多看图,图文结合,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探究种葫芦的人那么喜欢葫芦却的不到葫芦的原因。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词句,懂得道理。
教学难点: 分析事物之间关系,懂得植物的叶子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一、激趣导入。
出示课件:葫芦,同学们认识它吗?现在,咱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葫芦的寓言故事,它的名字是什么?
板书:14我要的是葫芦
二、复习生字词
出示词语卡片,认读:葫芦、芦荟、葫芦藤、好哇、盯着、邻居、
三、看图
刚才测试了同学们聪明的小脑瓜,现在测试一下你们的眼睛,看谁的眼睛最亮?请同学们看两幅插图,找出不一样的地方。
1、你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绿绿的叶子,一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2、看了这两幅图,同学们的心中是不是有个大问号产生了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故事,学了故事后你就明白了。
四、细读、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1、刚才同学们都知道故事讲的是什么了,现在老师也就有问题了,请同学们们来回答。
(1)这棵葫芦开始长得好吗?同学们,你们从哪里找到了证据,把它说出来或读出来吧!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洁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出示课件,齐读。
(2)那个种葫芦的人喜欢他的小葫芦吗?
A、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通过“每天”和“几次”体会他对葫芦的喜欢。
你们还能从课本的什么地方能找到那人很喜欢葫芦的证据?
B、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在此处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
(3)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从哪儿找到的,说一说。
课件: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对比插图,出示课件。看着这两幅图:小葫芦本来长得多好哇,怎么就落了呢?咱们一起来从我们课文的第二和第三自然段中查找一下事情的真相好吗?
2、合作、探究朗读
A、自由朗读第二三段,同桌互相说说自己发现小葫芦落下来的原因。
B、交流总结:
(1)有蚜虫。
(2)他不治蚜虫。他为什么不治蚜虫呢?他发现有蚜虫了是怎么想的?出示课件: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其实就是说有几个虫子不可怕。体会种葫芦人的满不在乎的心理。
(3)没有听邻居的劝告。邻居怎么劝他的,他又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再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指名分角色朗读对话并指导。
五、学了这节课你懂得了什么?
1、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2、听从别人的劝告。
3、多读科学方面的书。
六、课堂扩展
1、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2、如果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劝告,结果会是怎样呢?
3、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他是怎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