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要的是葫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让学生明白植物生长的过程,感受反问句和感叹句的作用,并会口头续编故事,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道理,还要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断。
我们身处较偏远的小县城,教学对象大多数来自全县边远山区的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社会教育氛围不浓,学生教育还处在基本语文知识传授与接收阶段,学生语文素养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差距较大。受家庭教育影响,一部分学生能顺利读通课文,能初步知晓课文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但有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读文,对于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葫芦的果实与叶子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就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进行朗读教学,使学生正确朗读课文,并通过设置教学情境,以朗读为导向,让学生在朗读中不断感受、了解植物的叶子与它的果实之间的关系以及要积极听取别人好的劝告。通过交流汇报等方式练习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植物生长的过程,感受反问句和感叹句的作用。难点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道理,还要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2、让学生明白植物生长的过程,感受反问句和感叹句的作用,并会口头续编故事,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道理,还要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断。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植物生长的过程,感受反问句和感叹句的作用。
难点是让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道理,还要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并且做出自己的判断。
紧扣课题,读课题,看课题,体会这篇课文应该重点学什么。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与思考,有效的抓住“文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为下文的教学做好铺垫。
课文第一自然段及相关描写葫芦可爱的字词、句段。
通过学生观察学习,感受葫芦生长过程中的可爱,激发学生对它的喜欢之情。
考虑到学生多数没见过葫芦的叶子、茎,平时见得最多的只是画面中葫芦果实。于是在新课教学中讲到葫芦生长的样子时,我把“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这句话通过动画的方式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让学生在电子白板直观展示的情景中了解葫芦生长的过程:爬藤、长叶、开花,直到长出一个个可爱的小葫芦。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连平时在座位上坐不住三分钟的学生也安静地,目不转睛地看着。电子白板特有功能的巧妙应用,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从枯燥疲劳的学习状态中调整过来,使其注意力保持短暂的缺陷得到补偿和矫正。
课文第四自然段。
通过观察学习,让学生体会、感悟葫芦落了,叶子变黄了等文本内容。
充分利用电子白板展示功能的直观性和动态演示性,演示“葫芦叶子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的画面,为学生创设直观有趣的语文学习情景。在情景中直观感受“葫芦长得非常健康”与“可爱的葫芦一下子落了”的不同之处,在对演示比中加深学生的理解感悟。并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学生追求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发挥电子白板的动态演示功能,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语言环境中体验和感悟文本所表达的意思。
第二、三自然段。细读感悟。
观摩讨论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追寻问题,查找原因,把学习文本知识、探究语文问题和情感培养相结合。
明确一种思想——以读品文,阅读教学应立足于培养孩子阅读文章的兴趣,引导孩子品味语言、积累语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达到自己能读书的目的。通过品读、评读、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选择读、引读等不同方式的阅读,从多个角度引导孩子们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态。
以读悟文,品析词句。让孩子们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领悟,最终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的境界。
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我要的是葫芦”与“叶子黄了、葫芦一个一个落了”这两方面的内容,指导学生读中体会,讨论中交流,并结合电子白板中展示的具体情景,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过程的知识,明白课文所讲的道理。把学习文本知识、探究语文问题和情感培养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内容,理解难点内容。
变一变: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反问句、感叹句和变化后的两个句子。说一说,比一比。明确一条思路——以"变"理文。文学作品都有一条线索,或为情感线,或为叙事线。教师要善于把握这条线,并且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贴近这条线。《我要的是葫芦》一文,篇幅虽短,但要落实的知识点却不少。在教学设计上,要始终抓住一条主线——葫芦的“变”。刚开始时叶子长得怎样,葫芦长得怎样。过了几天,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告诉我们叶子葫芦之间究竟有什么密切的关系等等。通过对变化的对比与探究,更进一步的帮助学生理顺叶子与葫芦之间的生长关长,明白课文所讲的道理。
编故事
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编故事,讲故事。
指导学生在联想与想象中,结合文本内容讲故事,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