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要的是葫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会认“葫、芦、藤”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治”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故事的情节性很强,教学时要让学生抓住事件的前因后果,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理解课文,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会认“葫、芦、藤”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治”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过程与方法
本课故事的情节性很强,教学时要让学生抓住事件的前因后果,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理解课文,从而受到思想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理清事件的前因后果,顺着文中人物的思路进行阅读和理解,去明白我们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另外本文的教育意义也很强,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思想上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会认“葫、芦、藤”等6个生字,会写“言、每、治”等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教学突破
通过让学生看实物、看插图等引出生字词;分析生字的结构及 构成,让学生学习生字;让学生用生字组词,运用生字。
对朗读课文的训练,教师要在做好示范的同时,做好个别辅导,针对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作引导,让学生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一、复习旧知,导入本课
1.展示本课要求读写的生字词,让学生拼读。
2.上次课最后给大家留了一个思考题:“为什么种葫芦的人最后没有得到葫芦呢?”大家说说自己思考的结果。
3.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他没有得到想要的葫芦。
二、朗读感悟
1.让学生朗读课文第二、三段,思考:
(1)小葫芦为什么会落呢?找课文里的语句读一读。
(2)朗读比较以下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体会每组的两句话意思是否一样。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从对话中,你感觉到什么?
2.整体欣赏感悟。多媒体配乐示范朗读全文,引导学生思考下面的问题。
(1)种葫芦的认错在哪里?
(2)种葫芦的认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
3.请读下面两句话,猜猜他在想什么。
(1)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他想的是----------------------------------。
(2)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他想的是-----------------------------------。
三、拓展活动
1.同学们看课文的两幅图,比较一下又什么不同。提示学生从人物表情、葫芦的生长状况等方面来看。
2.为什么有这些不同呢?同学们结合前面的分析想一想。
3.同学们想一想,假如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劝告,及时地给换了防虫治病,那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试着画一幅画。
四、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都落了,会想到什么 ?和同学议一议,把你的想法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