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我要的是葫芦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采用随文识记的方式,美观书写“挂、哇、怪、慢”4个生字。
2.采用个人读、分角色读、齐读、引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了解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初步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经过一年的学习,我班学生有一定的汉字储备和识字方法的积累,具备了一定的自主识字的能力,但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于所掌握的方法并不牢固,因此要在本课教学中更加注重巩固和熟练运用,引导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作为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客观事物,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和一些现象,还能简单地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那多数是一些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运用语言,在课堂上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情景,利用留白想象说话,通过儿歌感悟明理,帮助学生学习、积累、感悟语言。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正确书写“挂、哇、怪、慢”等4个生字。
教学难点:
弄清葫芦与叶子之间的密切联系,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1. 利用儿歌——巩固生字
预设导语: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字,初读了课文,还记得这首邻居小孩编的儿歌吗?
(1)指名读儿歌
一棵葫芦藤,藤上葫芦挂,多可爱的葫芦哇!
出示: 每天看几遍,盯着葫芦笑,我的葫芦快长啊!
邻居言不听,不把蚜虫治,他的葫芦落光啦!
预设评价:这首儿歌里就有我们这一课的生字,你全读对了。
(2)齐读
【教学意图】通过学生喜爱的儿歌的形式,在生动活泼、充满童趣的朗读中,进一步巩固检查所学生字的读音。
2.师生合读——感知课文
预设导语: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讲讲这个小故事?
预设朗读形式:
教师引述:“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他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谁来接着说?——”
学生接读:“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教师引读:“那个人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的说——”
学生接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教师引读:你看,他多心急啊,谁也来说一说?
学生接读:“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教师引读:“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
学生接读:“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教师引读:“瞧,多热心的邻居呀!可是,那个人听了觉得很奇怪,他说——”
学生接读:“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教师引读:“就是这么说的,你也来说说好吗?”
学生接读:“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教师引读:“就这样,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小葫芦慢慢地——;一个一个——。”
学生接读:更多了;变黄了;都落了。
出示四幅图片
【教学意图】通过师生合作讲故事,这一教学环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实践达到读通读顺课文的目的。这是低年级朗读的基本要求,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力争低耗时,高效率,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预设导语:葫芦都落了,多可惜呀,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随文识字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预设导语:请你自己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试着用这样的句子练习说话,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2.按照提示练习说话
出示: 种葫芦的人看到_____,心里想_______
3.随机指导朗读
出示: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来夸夸这个小葫芦,指名读。
预设点拨:你关注了这个小叹号,把自己的心情读出来了,你瞧,小叹号也跳起来了!
②谁再读,指名读。
③能不能像这样来夸一夸葫芦藤,叶子和小花
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多么___的葫芦藤啊!
多么___的叶子啊!
多么___的小花啊!
预设评价:你关注了这个小叹号,读出了夸奖的语气。
【教学意图】通过对带有叹号句子的指导,学生体会种葫芦的人的心情。通过夸一夸葫芦藤、叶子和小花,体会感叹号的语气,读好带有感叹号的句子。
4.随文识记 “挂”和“哇”
预设问题:
(1)这一段有两个字宝宝长得可像了,谁找到了?
出示:挂、哇
(2)它们长得这么像,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它们呢?
预设学生情况:从偏旁区分
(3)能不能把这两个字换一个偏旁,变成别的字?
预设学生情况:娃 洼 蛙
(4)出示儿歌帮助识记
教师导语:同学们说了这么多长得很像的字,老师把它们放在一个儿歌中,快读一读吧。
出示:
有口叫哇哇,
有手往上挂,
有女抱娃娃,
有水去水洼,
捉虫能手小青蛙,小青蛙。
①指名读
拍着小手声音洪亮的读一读吧
看来这种根据部首和字义编儿歌的记字办法真不错!能帮助我们记住一类字。
②拍手读
【教学意图】教师采用富有情趣的方法引导学生识字,通过换偏旁、儿歌等形式不断复现的生字得到了巩固,学生在情趣盎然中既识了字,又区别了形近字。引导学生发现“圭”字家族的识字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音、形、义结合的识字方法,不仅在教认字,而且在引导学生探究规律、领悟识字方法。
4.指导书写“挂”和“哇”
(1)对比观察
预设问题:我们先来看“挂”字,怎么能把它写漂亮?
预设学生情况:注意高低、注意长短、注意宽窄、注意关键笔
预设点拨:你瞧,他们的右边啊,都是两个土,你觉得写这两个土要注意什么?
预设学生情况:两个土的下面一横都要长一点
(2)范写“挂”
边写边强调要点:一看高低:左低右高,二看长短:左长右短,三看宽窄:左窄右宽,四看关键笔:关键笔是上边土的第二笔横写在横中线上。
导语:哇的写法和挂差不多,相信同学们能自己把它写好。
(3)学生说写字歌,书写“挂”和“哇”
(4)展示生字,评价打星。
A.谁先来夸夸这个小同学的字?教师评价打星
B.再改改哪这个字就更好了。
预设评价:你们也看看自己写的字,满意的也给自己打个星,不满意的在后面的格里再订正一个。
【教学意图】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课上要拿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踏踏实实地写字,在学生理解字义的基础上,我马上指导书写 “挂”和“哇”,学生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从而学生能够把两个字写得更规范。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人物心情
导语:难怪那个人越看越喜欢,每天都要去看几次,可是,你们瞧,没过几天,种葫芦的人又看到了什么?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出示:种葫芦的人看到____,心里想_____。
1.指名读,练习说话。
2.指导朗读
(1)读好反问句
预设导语:你就是那个种葫芦的人,谁来读读你的想法?
课件出示: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预设引导:这位种葫芦的人,你在乎叶子上的这些虫子吗?
预设学生情况:不在乎
预设引导:把它读出来。有一点不在乎了,语气再强烈点,就这样读,谁再来读?
预设教师引导:你瞧,种葫芦人对蚜虫的毫不在乎就藏在这个小小的感叹号中!一起来读读。
预设点拨:老师听明白了你们觉得——学生齐读: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课件出示: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教学意图】课标要求“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根据二年级学生特点,紧紧抓住课文情境,带领学生揣摩人物的心理,把语言内涵与表达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很自然地体悟到反问句、感叹号这种语言形式。
预设过渡:他不光是这样想的,也是这么说的的,你瞧他正站在葫芦架前自言自语呢。
(2)读好感叹句
出示: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的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预设过渡:这儿又有两个感叹号谁能读好?指名读
①指名读
预设评价:你关注了小叹号,这个感叹号中藏着种葫芦人多大的希望呀!谁还能读出来?
②再指名读
预设指导:你体会到种葫芦人的急切、盼望的心情了,就把他的话读好了。
③齐读
【教学意图】在本段教学中,没有用分析代替学生的朗读实践,通过学生体会小叹号的语气,感受种葫芦人的急切心情,从而读好感叹句。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读好人物对话
1.随文理解“邻”字
预设问题:就在此时,邻居看见了,你知道什么是邻居吗?
预设学生情况:就是住在他家旁边的人。
预设点拨:“邻”就是旁边、挨着的意思。那么跟我们挨着的隔壁班叫——,旁边的座位是——,跟我们国家挨着的国家是——。
预设学生情况:邻班、邻座、邻国。
【教学意图】学生从身边的生活认识并理解了“邻”,教给学生识字方法,进一步巩固了生字。
2.指导朗读人物对话
预设导语:邻居和对种葫芦的人说什么了,我想找同学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谁想当邻居,谁想当种葫芦的人?
出示: “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
“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1)分角色朗读
预设指导:我们体会着小叹号和小问号,就能把邻居和种葫芦的人不同的心情读出来啦。谁再来读一读?
(2)再次读
预设评价:我听出了种葫芦人真是满不在乎。谁能向他们俩挑战,再来试一试?
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3)教师引读
教师引读:
这时候不光邻居很在乎,叶子也在乎,它正害怕地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种葫芦的人感到很奇怪地说——学生接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葫芦也在乎,葫芦担心地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种葫芦的人摆着手说——(学生接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咱们小朋友在乎,诚心诚意地说:“你别光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种葫芦的人满不在乎地说——(学生接读)“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哦,老师明白了,种葫芦的人认为——(生接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教学意图】课标要求“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此环节教师依托文本语境,引导学生在不脱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角色体验,揣摩人物的心理,在充分的朗读体验中,对反问句所表达的语气有所感悟。
3.随文理解、书写“怪”
导语:刚刚我们读出了种葫芦人感到奇怪的心情了,对一件事情弄不明白就是,随机板书:“奇怪”
(1)教师范写“怪”。
边书写,边强调要点: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土的第二横要拉长,别让又字掉下来。
(2)你还在哪见过这个字?
出示:妖怪 怪兽 责怪
小结:我们在生活当中多多留心,也能够认识不少的字呢!
(3)在学习单上书写“怪”字
边书写,边强调要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土”的第二笔横要长,别让“又”掉下来。
【教学意图】识字与写字是低段教学的重要内容,随文理解、书写,调动了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想象说话
教师导语:最后种葫芦的人看到了什么,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看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
2.想象说话
出示:种葫芦的人看到_____,心里想_______。
预设学生情况:种葫芦的人看到葫芦都落了,心里想,我要是听邻居的劝告就好了。
【教学意图】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语文课程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通过设计想象说话练习,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得到培养。
3.随文书写“慢”
出示: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
(1)指名读
(2)根据提示练习说话
出示: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
太阳慢慢地_______
小树慢慢地_______
____慢慢地_______
预设评价:以后我们说话就可以多和这些词语交交朋友。
(3)教师范写“慢”。
边书写,边强调要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连词讲故事,再次整体感知课文
导语:你能用这些词语连成几句话给我们讲讲这个小故事吗?
(1)讲故事
出示:
可爱 蚜虫 不在乎
邻居 治病 都落了
预设学生情况:种葫芦的人种下了可爱的小葫芦,没过几天,叶子上生了蚜虫,他却不在乎,邻居劝他给葫芦治病,他却不治,最后葫芦都落了。
【教学意图】课标中指出:听故事,能复述大意;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此处学生练习说话,整体感知课文,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听说读能力的培养,有效性得到了加强。
(2)明寓意
预设问题:葫芦为什么都落了呢?好心的邻居给他写了一封信,告诉他葫芦落了的原因,有几个字不会写,只写了拼音,你能帮他把这封信写完吗?
出示:
lín jū :
邻居:
yǐ qián , nǐ jiā ténɡ shànɡ ɡuà zhe duō kě ài de hú lu wɑ !
以前, 你家 藤 上 着 多 可 爱 的 葫 芦 !
hòu lái màn màn luò ɡuānɡ zhēn kě xī 。lǜ yè ké yǐ sònɡ
后 来 落 光 真 可 惜。 绿 叶 可 以送
yǎnɡ liào ,hú lu shēnɡ zhǎnɡ quán kào tā 。ɡuài nǐ bù tīnɡ
养 料, 葫 芦 生 长 全 靠它。 你 不 听
bié rén de quàn ,yǐ hòu yí dìnɡ zhǎnɡ jiào xùn 。
别 人 的 劝 , 以 后 一 定 长 教 训。
nǐ de lín jū
你的邻居
(1)学生书写生字
(2)指名展示朗读
预设评价:都读对了,字也写对了。这一字一句里可全都是邻居对种葫芦人的好心规劝啊!
预设点拨:你说说邻居想让种葫芦的人明白什么呢?
(3)指名说明事理
预设总结:是呀,葫芦和叶子之间是有联系的,其实不仅葫芦和叶子之间有联系的。(相机板书)任何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当我们不明白时,别人劝说我们时,我们要虚心接受。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读好带有小叹号和小问号的句子,有些同学还能讲小故事了呢,同学们回家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教学意图】听写生字环节的设计,使课堂回归常态,把书写的词语与书信内容联系起来进行训练,充分激活学生用词造句的经验,给学生更灵活的语言表达方式,富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既复习了课文生字,又巧妙地进行了一次语言文字训练。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了本篇课文的寓意,没有生搬硬套,而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