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给予树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习联系上下文透过词语体会内心等现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能运用此法理解课文内容。
2、读课文,感受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等,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和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教学重点: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是几月几日?那你知道昨天是什么节?
2、你是怎么知道的?
3、我们就来看看外国人是怎样过圣诞节的?(出示课件)
4、圣诞节这一天,人们会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然后购物、采花,装扮成圣诞老人坐马车、逛街、互赠礼物,围着圣诞树唱啊,跳啊,开心极了。(根据画面讲述)圣诞节是外国人最重视、最热闹的传统节日,那些经济宽裕人家的孩子过圣诞节十分开心、会收到很多圣诞礼物,而那些经济不富裕的人家也会尽量想办法让孩子过好圣诞节。那孤儿又怎么办呢?当地政府的援助中心就把这些孤儿组织起来,让他们把自己的小小的心愿写在卡片上,把卡片挂在一棵特制的圣诞树上,然后把这棵圣诞树放在商场里。那些有爱心、有能力的人看到了,就会帮助他们完成心愿。他们把这棵特制的圣诞树就叫作给予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板书课题。
4、释题。齐读(关注多音字和生字)课题:给予,并注音:ji yu,知道“ 给予”是什么意思吗?(给、帮助、 送。、、、、、、)
5、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呢?(板画:一棵树)在圣诞节前夕发生的故事和“给予树”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探个究竟吧!
二、初知课文内容。
1、生小声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什么时间 谁 干什么?)
(在过圣诞节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
三、精心品读,感悟文本。
过渡:是啊,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她的家里是不是十分富裕?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 品读“担心”。
出示句子:“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1)指名读句子。
(2)你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担心)
(3)从妈妈的“担心”中,你体会到妈妈是一位怎样的母亲?(仁慈、关爱)
(4)关爱子女是每个母亲的天性。由于家里不宽裕,母亲“担心”没有更多的钱给孩子买圣诞礼物,谁能把母亲“担心”的心情读出来?从而体会母亲对孩子们的爱。
(5)指导朗读。你觉得应该怎么读?抓住“怎么可能”等词语 。
形式:1)指名读 2)引读 (分男女生 齐读)
2、品读“生气”。
过渡:妈妈在家里并不富裕的情况下,还是给五个孩子二十美元,带着孩子们买了礼物,在回家的途中孩子们的表现怎样?
出示句子: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1)、金吉娅的兄弟姐妹买了圣诞礼物有什么表现?
(2)从他们的表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高兴)从哪个词语体会到的?
(3)理解:兴高采烈
(4)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孩子们的“兴高采烈”?
(5)指导朗读。让我们通过读来体会孩子们的“兴高采烈”。
形式:1)指名读。2)表演朗读。3)全班表演朗读。
过渡:孩子们个个兴高采烈,唯独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怎样?
(4)理解:沉默不语 为什么金吉娅会沉默不语?(没有买到象样的礼物而难过;她只买了50美分的棒棒糖怕妈妈责怪。、、、、)
(5)师:是呀,她也想送大家像样的礼物,送出自己最诚挚的祝福,她的心里其实是想着家人,为没能买到像样礼物而难过。她只买了50美分的棒棒糖怕妈妈责怪。她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
(6)指导朗读。抓住“沉默不语”。
形式:指名读;范读;分男女生赛读;齐读。
过渡: 看着孩子们购物回来是那样的开心,妈妈也和孩子们一样的高兴。而当妈妈看到金吉娅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时,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生气)
出示句子: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50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20美元做了什么?
(1) 此时妈妈会猜想金吉娅可能用钱做了什么?
(2) 因此妈妈越想越生气,谁来读妈妈生气的句子。
(3)指导朗读。形式:1)指名读;2)生评价:他读得怎样?你觉得应该怎么读?(生气中带着疑惑)3)你能比他读得更好吗?4)齐读。
过渡:妈妈真的生气了!家里并不宽裕,母亲还是把辛辛苦苦积攒的钱拿出来给孩子们,多么希望他们心里想着兄弟姐妹,能够把亲情时时放在心中啊!金吉娅这样,母亲很难过!回到家,妈妈就把金吉娅叫到房间,没等妈妈问,金吉娅先开口了。
出示句子: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1)齐读。
(2)讲解“援助中心”(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相当于我们国家的什么机构?
(3)金吉娅究竟拿钱做了什么?
(4)那到底是一张什么样的卡片,让金吉娅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请生想象:小女孩会在卡片上写什么?
(5)小爱丽丝太可怜了!想要得到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愿望了,可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愿望,对一个孤儿来说却成了奢望。金吉娅看了卡片做出了一个一般女孩不能够做出的决定,满足了小女孩的心愿。孩子们,你们觉得金吉娅是个怎样的小姑娘?
过渡:是啊,金吉娅是一个有爱心、善良的姑娘!她不仅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其实,她对自己的家人也十分的爱。她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声音很低,对妈妈说——
出示句子:我的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1)、范读。
(2)“小女孩什么都没有”你想,她可能没有什么?(没有人关心、没有人爱、没有礼物、、、、、)
师:是啊,小女孩在金吉娅眼中什么都没有,多么可怜的小女孩!小女孩一直在盼望着一个洋娃娃呀。师引说:一直盼望就是—白天,她一个人孤零零的时候,生:一直盼望着洋娃娃来和玩她;晚上,面对着黑漆漆的屋子,她一直盼望着洋娃娃来陪她;甚至连做梦呀,小女孩都在想着洋娃娃。
(3)金吉娅知道了,她是怎样想的?(想帮她实现愿望。)师:多么善良的孩子!
(4)我们一起来体会金吉娅的善良。齐读金吉娅说的话。(老师听出了金吉娅对小女孩的同情和要帮助她的决心。)
过渡:听了金吉娅的话,妈妈终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心情由生气变得怎样?(板书:激动)
4、.品读“激动”。
出示句子: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理解“如愿以偿” (小女孩的愿望得以实现了)你觉得他的愿望实现以后心情会怎样?小女孩会对金吉娅说些什么?(同方位互相说一说。)
(3)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什么品质?(板书: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4)金吉娅不仅给予小女孩礼物,还给予了小女孩什么?(同情、爱心)
(5)金吉娅给予小女孩礼物是物质上的,给予小女孩同情、爱心是精神上的。那么,我们一起说说给予树到底是一棵什么树?(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6)师回顾板书总结:的确,给予树就是一棵爱心树,全文通过妈妈心理的不断变化:担心——生气——激动,让我们体会到金吉娅具有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7)让我们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最后一自然段。齐读。
三、拓展,升华情感。
过渡:是啊,金吉娅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我,也打动了我们每一位同学。她不但给予小女孩礼物,还给予小女孩同情、善良、爱心。给予就是幸福,给予就是快乐,给予就是爱。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有多少人正渴望着、等待着你、等待着我、等待着大家的给予吗?
1、谁来说说世界上还有哪些人需要我们的给予,需要我们的帮助?
2、师:同学门,还记得今年5月12日2时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了什么?
讲述:是的,这场8、0级的大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牵动了整个神州。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无数的人无家可归;使无数的孩子失去了最亲最爱的人——他们的爸爸、妈妈,有的甚至失去了全部的亲人,成了孤儿;有的甚至还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当我们得知这场大地震给人们造成巨大灾难时,谁都会情不自禁的黯然泪下。现在寒冬已经来临,我们又能给予灾区人民和孩子什么呢?
四、总结。
师:听着孩子们发自肺腑的发言,我看到了一颗颗火热、滚烫的爱心,你们对灾区人民的那份牵挂,那份情,灾区人民一定会铭记。我相信,有了你们的爱心,灾区人民一定会度过难关,今年的冬天一定是一个温暖的冬天!学到这里,你们知道给予树在哪里吗?就在我们的心里, 在每个需要帮助的人那里。有句歌词唱得好: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人间。(播放这句歌词的音乐)
板书设计: 副板书:
仁爱 给 同情 担心
予 生气
善良 树 体贴 激动
爱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