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给予树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读中理解“兴高采烈、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词语的意思。
2、在朗读过程中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3、积累语言,练习写话,在练中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他们一直在享受着被爱的甜蜜,但不太懂得去爱别人。本文的主人公金吉娅是他们的同龄人,她的行为最容易被同龄人接受,被模仿,因而要通过反复品味文章的语言来唤醒沉睡于他们心中的爱。
体会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品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感情。
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一篇课文,故事就发生在一个美丽的圣诞节前夕。请看老师写课题。(给予树)谁来读课题?(指生读)读得真准,多音字给,生字予都读对了。(师边说边板书拼音)谁能再读读?大家一起读。
1、老师这里还有好多生词呢!你们都会读吗?出示生词,指生读。
2、我们再来特别地关注一下这个词:如愿以偿
如愿以偿什么意思?生活中,你有哪些事情如愿以偿了?课文中,又是谁如愿以偿了?请同学们再次打开课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答案。
1、生默读课文,说出答案(小女孩)
小女孩有个什么愿望呢?我们打开她的心愿卡看一看。
出示:快乐的圣诞节又到了,可是我总想哭,我一直盼望有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我要做她的妈妈,不让她孤单,请好心人帮我实现这个愿望吧!。
指名读,从这份心愿卡里,你听出了什么?哦,你听出了一颗期盼以久的心,你真是小女孩的知己! 请读句子。
出示: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指多名学生读)
后来,她真的如愿以偿了,知道是谁帮助她实现了愿望,送给她一个洋娃娃吗?(贴洋娃娃图)
2、金吉娅是谁呀?她的好朋友吗?不是,你是从课文哪个词语知道的?(陌生)陌生是什么意思?(不认识)金吉娅和小女孩素不相识,她为什么要帮助小女孩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段,找出相关句子。
这么重要的句子,只读一遍是不够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句子,想想你有什么不懂的吗?(援助中心是什么意思?)援助是什么意思?援助中心又是做什么的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人需要我们援助呢?
3、面对着这样的情景,金吉娅怎能不送给她洋娃娃,让她如愿以偿呢?但是在这个圣诞节,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一个洋娃娃吗?是呀,洋娃娃里还传递着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板书)
4、就让我们用声音来表达对这份善良的赞赏。
出示:这个圣诞节,金吉娅不但送给这个陌生的小女孩洋娃娃,还送给她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1、金吉娅能送给一个完全陌生的女孩昂贵的洋娃娃,那她给家人送的礼物也一定很好吧?她送的是什么呢?(棒棒糖)难道她不爱自己的家人吗?你从课文哪些句子体会到的?
2、出示句子:
A、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
金吉娅的心里“像样的礼物”应该是怎样的?
B、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
哥哥姐姐在干什么?(出示文中的句子)
3、是啊,金吉娅因为心里很担心、很难过而沉默不语,哥哥姐姐们却个个兴高采烈,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你能带着他们各自不同的感受来读读这个句子吗?(出示整段话)
4、一个“沉默不语”让我们感受到金吉娅深沉的爱,既然如此,那她又为什么要送给陌生小女孩一个洋娃娃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四段,将相关的句子画上横线。
出示句子:
小女孩没有什么呢?(生答)是啊,在这个合家团圆,幸福快乐的圣诞节里,人人都能收到喜欢的礼物,而这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她的这个小小心愿怎能不牵动金吉娅的心呢?
4、多么善良的金吉娅啊,正是这个自已也不宽裕的金吉娅,却能送给一个完全陌生的女孩洋娃娃,帮助她如愿以偿。让我们再一次通过朗读,送去我们对这份爱心的感动!出示:这个圣诞节,金吉娅不但送给这个陌生的小女孩洋娃娃,还送给她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1、出示句子:(课文最后一句)
面对金吉娅的举动,如果你是她妈妈,此时,你会是什么心情?带上你的感受,读读这段话好吗?(出示句子)
作为金吉娅的哥哥,你的心情又怎样呢?把你的感情送到句子中,读——
假如你是她的姐姐呢?也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中。
2、出示: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这个圣诞节,妈妈比以往任何一个圣诞节都要激动,因为——
这个圣诞节,哥哥、姐姐们比以往任何一个圣诞节都要过得有意义,因为——
一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金吉娅,用她最朴实的行为告诉我们,只有扎根在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土壤里,这棵给予树才会长得更加枝繁叶茂!才会把更多的快乐传递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当圣诞的钟声敲响,小女孩收到了金吉娅送给她的洋娃娃。她激动极了,她很想写一封信感谢金吉娅,你们能给予他们帮助吗?
《给予树》这节课,我以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感情的升华、思维的撞击为目的,让学生进行主动而有效的信息交流,情感沟通。
一、阅读教学“读”领风骚
文本背后蕴涵着是丰富的精神家园,要理解它,感悟它,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读”。我把“读”作为整个课堂的纽带,运用范读、自读、齐读、默读、男女生比赛读等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使学生读的有味,读的入境,读的动情。新课伊始,我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金吉亚送小女孩洋娃娃原因的句子,然后抓住“什么都没有”、“一直盼望”引领学生想象着读,读出小女孩的可怜,孤独;通过读让学生领会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仁爱。最后,我满怀深情的引读,“这个圣诞节,妈妈比以往任何一个圣诞节都要开心,因为——;这个圣诞节,哥哥姐姐比以往任何一个圣诞节都过得有意义,因为——”让学生接读最后一个句子,通过反反复复地读,一次又一次的读,浸润着人文色彩的语言会深深地烙在学生的心灵深处。
二、、循序深入激发情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教师要以文本为载体,挖掘教材中内蕴的请,准确传达自己体验过的请,以情激情,实现情感的共鸣。在并不宽裕的家庭里,金吉亚作出这样的决定并不容易,一边是亲爱的妈妈哥哥姐姐,一边是陌生的可怜的小女孩,金吉娅能下定决心,就源于她那可充满同情任爱善良心,她想到“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我抓住了文本的情感触发点和学生的情感生长点,以情激情,引领学生体会金吉亚无私的爱。当老师提问:“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 使学生从心底掀起了阵阵情感的波澜,学生有的说“我担心哥哥姐姐会责怪她。”有的说“她担心妈妈知道了回生气。” 然后老师以饱满的激情说:“一个多善良的孩子呀,为陌生女孩买了礼物,还一边想着哥哥姐姐的感受,一边担心着妈妈回生气。”老师再次让学生读“沉默不语”。此时,学生读出了一个善良,同情,仁爱的小姑娘的形象,与文本深入对话中,学生的情感与金吉娅的情感融合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了一颗善良,仁爱,体贴的种子。真正实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阅读,再阅读
现代语文教学提倡“主题学习”,就是是围绕某一“主题”,在尊重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主题材料建构的语文学习活动。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阅读兴趣,并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我很好地利用了《给予树》一课要求学生能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的目标,在新授内容结束时推荐学生阅读《给,永远比拿愉快》一文,让学生能更明确地知道给予是快乐的,并能交流自己在生活中体验到的因帮助别人而感到快乐的事例,从而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得到了升华。
在一篇文章里看到了这样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一个课堂就是一个心灵共舞的家园。”我还想说,一个课堂就是一棵给予树,这树上种满了师生相互探究、相互探讨的无穷乐趣;这树上也将结满师生共同进步和成长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