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给予树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能力:通过母亲心情变化的原因,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从而培养学生能够在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取信息、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展开学习,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人物情感的变化,理解文章的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优势
学生经过两年半的学习,已经接触了不少情感丰富的文章,通过引导,学生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来理解作者的情感。金吉娅的善良,正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良好品质,学生并不陌生,而帮助别人也是学生在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中常做的事情,所以文本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在这样的情感中去理解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就比较容易接受。这样,在情感丰富的前提下就能够更好地加深理解。
不足
在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是中段阅读教学中明确提出的要求,但是学生对于贫困家庭在圣诞节到来之际所面临的境况也并不能够有太深刻的体会,对于二十美元概念不清,如何去更加深刻地理解母亲心情的变化,从而理解金吉娅买礼物这一行为是多么的震撼人心就需要老师正确地引导了,这也恰好印证了本节课在阅读是在情感中加深理解的重要性。
重点:通过母亲心情变化的原因,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从而培养学生能够在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难点:理解体会文章“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的含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课标这一纲领性的指导思想中,可以看出在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课标在第二学段的阅读教学要求中进一步明确指出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再次强调了在情感活动中理解是中段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所以,本课的教学就是要在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在母亲的情感变化中体会金吉娅善良的品质。
1、课文内容适合在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给予树》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故事中的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本就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课文情感丰富,全文紧紧围绕金吉娅的的善良品质来写。首先从准备圣诞节礼物,金吉娅就在积极为家人的礼物做准备;购买礼物时,用仅有的二十美元帮助了陌生女孩,同时也没有忘记要为家人准备礼物;这一部分很适合培养学生感受人物身上的品质,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情感的同时,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人物品质,这样的课文内容非常适合学生在情感中对文本加深理解。
2、课文的叙述方式适合在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在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善良的品质时,是以母亲心情的变化及其原因为线索进行的。母亲的心情由“生气”——“感动”,生气是因为看到金吉娅买了一些五十美分一大堆的棒棒糖,到后来了解了事情的原因,感动于金吉娅的善良。在母亲情感变化中,引导学生找到变化的原因,同时也就是在体会金吉娅身上的善良品质。
通篇以情感为线索,非常适合训练学生对文本情感上的感知。
3、单元的训练重点再次明晰了在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在《给予树》所在的第八单元的导读中有这样一段话“本组课文会告诉我们怎
样去爱别人。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指出了本单元的能力训练点就是在情感活动中进行理解,而《给予树》正是告诉我们怎样去爱别人,可以引导孩子学会献出自己爱。
知识与能力:通过母亲心情变化的原因,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从而培养学生能够在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取信息、抓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展开学习,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人物情感的变化,理解文章的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通过母亲心情变化的原因,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 从而培养学生能够在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理解体会文章“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的含义。
《给予树》是一篇充满情感的文章,字里行间都能够体现出“爱”。以往的教学,我更多地从词语、句子、段落去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理解,很少在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但教师在备课中,根据课标,结合单元导读,关注了情感活动,可以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在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给予树》处处有感情,如:圣诞节前孩子们讨论买礼物,体现了手足之爱;母亲省吃俭用为孩子们的圣诞节做准备,体现了母子之爱;金吉娅为陌生女孩买礼物,体现了善良的爱;金吉娅用剩下的钱努力地为家人准备礼物,体现了手足之爱。金吉娅的“给予”行为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也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也有很大的关系。这样的一篇文章,从情感的角度引导学生,只要感受了“爱”,理解了“爱”,课文自然而然就能够地就可以理解,因为文章的理解是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之上。因此整堂课,我引导学生感受爱,体会爱,进而感受金吉娅的善良品质,从字里行间的爱中理解课文。
师: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第31课,齐读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字词,一起来看。
出示:给予 分享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仁爱 体贴 如愿以偿
生读词语
师:词语读得很准确,下面自己读一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语句读通顺。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小故事?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课文所蕴含的情感】
师:你看,她能够把故事的人物和主要的事情讲清楚,真不错。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圣诞节前夕,圣诞节要到了,大家要选购礼物了,孩子们都特别高兴,可是妈妈是什么心情?读一读第1自然段,书上有一个词直接表达了妈妈的心情,谁找到了?谁跟他一样,你们看,“担心”是一个描写心情的词,赶快圈出来。
师:谁来读读,妈妈担心什么呢?
是什么原因让妈妈这么担心?
出示:让我担心的是,家里并不宽裕,我只攒了一百美元,却要由五个孩子来分享,他们怎么可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呢?
他找到了一个并不富裕看出妈妈特别担心,谁能像他一样,再找找?
他一下子找到了3个原因,妈妈在担心家里不富裕,孩子多钱却少,怕他们不能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
你理解的特别全面,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
全找到,谁和他一样?请你来读一读。
师:(教师同时做批画)你们捕捉了这些内容就知道妈妈为什么担心了。你们看,虽然家里并不宽裕,但是妈妈想尽办法,省吃俭用,就是想让孩子们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妈妈的这份爱真是令人感动。
【设计意图:体会母亲的“担心”,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为后文金吉娅为家人买棒棒糖母亲“生气”做了铺垫。】
师:那么对于选购礼物,妈妈提出了什么样的要求?
出示:圣诞节前夕,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
生:读句子。
师:从这句话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师:正因为家里并不富裕,本来钱就不多,还要准备那么多的礼物,妈妈要孩子学会什么呢?
师:妈妈希望家里的每一个孩子都学会分享,,学会给予是多么令人感动的行为啊。请你再来读读。
师:孩子们带着妈妈给的20美元,去选购礼物,希望买到很多很好的礼物。时间过得真快,大家都已经买好了礼物,自己读一读第3自然段,买完礼物,金吉娅和她的哥哥姐姐什么表现?
出示: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师:你发现什么了?
预设:生:能抓住兴高采烈,沉默不语。
师:你从哪个词语知道的?他抓住了关键词,一下子就发现的大家的不同表现,从你的朗读中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金吉娅和她兄弟姐妹的不同心情。谁再来读一读?他的朗读告诉我们孩子们的反应完全相反,小组对比读。
师:看到金吉娅沉默不语,妈妈发现什么了?
所以此时妈妈特别——(生气)生气也是一个表示心情的词语,赶快全出来。板书:生气。
妈妈为什么生气?(金吉娅买了一堆棒棒糖)妈妈想到的这些正是金吉娅所想到的,金吉娅觉得愧对
家人,所以此时金吉娅才——沉默不语。
师:金吉娅用钱做什么了?为什么只给家人买了棒棒糖而给一个陌生的女孩买了一个漂亮的洋娃娃?默读4,用“横线”画出金吉娅看到的,用“曲线”画出金吉娅做了什么。
出示:“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师:处理看:
金吉娅看到了什么?看到这样的卡片后,你知道什么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子?
处理想、做:
金吉娅看到卡片以后,会想些什么?她又是怎样做的呢?请你把表示金吉娅动作的词语圈画出来,从金吉娅的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处理做:难道金吉娅就只想到了陌生的小女孩,再读读,金吉娅对家人做了什么?金吉娅心里是惦念家人的,只不过在家人和陌生女孩之间,她选择把爱给了更需要的人。
【设计意图:了解金吉娅二十美元是为一个陌生女孩买礼物,通过关键词,引导学生体会金吉娅的善良。】
师:圣诞节的乐章奏响了,给予树上,有一个小女孩的梦想,给予树下,另一个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个梦想。妈妈也担心,也生气。可是现在,妈妈高兴极了,如果你也是金吉娅的家人,你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
虽然金吉娅在这个圣诞及只给我们买了棒棒糖,但得知她是给一个陌生女孩买了洋娃娃,我___________极了,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
预设:激动、高兴、骄傲、感动
师: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虽然没有得到那么像样的礼物,但知道了金吉娅实现了一个陌生女孩的愿望,真是让我们激动、高兴,更让我们感动。
【设计意图:通过母亲情感的变化,由“生气”到“感动”,体会金吉娅的善良。】
师:所以,在大家看来——
生: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这样令人感动的金吉娅,让我们一起记住她,请你把她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抄写下来吧!
师:这个圣诞节,金吉娅把应该给大家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陌生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让我们再在读一读这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师:当家人们感受着分享的快乐时,而金吉娅却放弃了和家人分享礼物分享快乐的机会,却为一个陌生女孩实现了一个愿望,我们感动于——
生: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当大家沉浸在彼此的分享中,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师:金吉娅承受着放弃这一年中唯一一次与家人分享快乐的机会,我们感动于—
生: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师:当金吉娅用四份礼物的钱为小女孩买了一个贵重的洋娃娃时,金吉娅把爱给了最需要的人,我们感动于——
生: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
【设计意图:教师的几次引读,使学生在情感中加深理解。】
让我们把这棵给予树种在我们的心中,像金吉娅一样,传递爱,相信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也会收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