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给予树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会认“予、圣、诞”等10个生字;理解“给予、如愿以尝、兴高采烈、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的意思;会写“宽、裕”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金吉娅的言行和心理。
3、以“金吉亚妈妈心理变化”为主线,通过研读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引导学生感受富有爱心能给人带来真情和快乐。
4、并能用关键词语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5.能够找出体现金吉娅神情和语言的句子,重点体会金吉娅对自己的做法有充分理由的句子,感悟金吉娅给予小女孩的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阅读教学要能够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三年级上学期处在中年级的起步阶段,把握主要内容、理解词语、体会情感等要求要相应降低,要巧妙地提供帮助,
1、本文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文本中的援助中心、圣诞树及给予树等内容,学生不太熟悉。教师采用补充一些材料的方法,充分让学生感受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
2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理解能力,理解结尾段的意思。教师采用鼓励学生在文本中通过朗读感受理解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3、孩子们每天生活在被爱的海洋里,但却不太懂得如何去爱别人,特别是去爱素不相识的人。这无疑为教学增加了很大难度。要想让学生感悟金吉娅的行为,从中受到爱的感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认读生字新词,理解“沉默不语、如愿以偿等生词的意思。
2、朗读课文,理解文章,抓住金吉亚母亲心理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学习金吉亚“给予”别人“爱”这种可贵品质。
1、读课题。提问:为什么一个是方括好,一个圆括号。讲解“给予”的读音和意思。
2、由中国的新年过渡讲解什么圣诞节,以及圣诞树中给予树的来由。(在讲述中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给予树)
3、板书课题,学生与教师共同书写课题。
(1)听录音范读文。
(2)学生根据拼音读生字:予 圣 诞 享 默 糖 逛 援 仁 偿
(3)检查词语:如愿以偿 沉默不语 (读,并让学生试说意思)。
(4)教学词语
宽裕 卡片 (课件展示)
老师写“裕”的衣字旁,强调 指导“捺”变成了点。
出示谜语:丰衣足食的谜底是什么?为什么?(书写的指导。用猜字谜的方式让孩子记住裕字,用理解意义的方式记住才不会将“衣”字旁与“示”字旁搞混)
活动1:指导学生把“ 裕”“卡”写两遍。告诉学生“字如其人”的道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巡视检查对书写优秀的部分学生提出表扬,激励促进。
1、自由读。
2、划自然段
3、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后读给大家听。
4、教师对学生的读进行指导,并让学生通过理解文章中人物情感变化来正确有感情的朗读。
5、重点找学生读第一自然段(通过读感受文章中母亲的心情:担心 ,进而理解文章的基调)
6、读人物的语言。
通过正确朗读理解“我”的心理活动和心情变化,通过让学生用正确的情感朗读金吉来的语言体悟金吉亚的同情、关爱、体贴。
7、齐读“我紧紧地拥抱……以及一个陌生女孩的如愿以偿的笑脸。”
8、反复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尝试背诵。
1出示:我紧紧地拥抱着金吉娅。和 我 极了,紧紧……
让学生填上表示心情的词
通过让学生表达原因,理解金吉亚的“给予”是一件多少高尚的品质。
2、找出课文中母亲情感的变化:担心——生气——高兴
3、让学生说说母亲为什么担心;为什么生气;又为什么高兴(其实是对课文内容的归纳)
1、学生读“给予树”上孤独小女孩的求助。(渴望一个穿裙子的洋娃娃)
2、布置小练笔。(假如你是金吉亚,你会给这个小女孩写什么)
3、要在生活中学会关爱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