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长城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复习巩固,梳理写作顺序。
2.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观看录象、欣赏图片、阅读资料、边读边想象、情境创设等方式,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长城特点,感受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了解长城的特点,体会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初步把握文章由远至近的写作顺序,感受作者情感变化。
一、导入新课,梳理文脉。
1. 齐读课题。
2. 回顾课文内容,梳理写作顺序。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从北京出发,不过一百多里就来到长城脚下。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古代建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默读全文,简单批注。
长城在你的眼中是一座怎样的建筑呢?可以把相关的语句画在书上。
(二)汇报交流,品味理解。
学生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逐一汇报。
1.远看长城
出示: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
(1)蜿蜒盘旋(长)。
① 引导学生通过“一万三千里”、“从东头……到西头”、“长龙”等具体语言体会长城蜿蜒盘旋(长)。
②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2)险峻。
① 借助录像直观感受长城的险峻 。
② 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谈感受。
③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整合。
长城真是一座气势宏伟,绵延万里的建筑!
2.近看长城。
(1)感受高大坚固。
引导学生从“高大坚固”、“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等语句中感受长城的坚固。
(2)体会设计精巧。
① 图文对照,找位置。
结合第一课时学习回顾长城的具体设计。出示:位置图。
② 感受坚固,说设计。
依据学生课堂生成,教师引导: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例如:射口与瞭望口)
城墙顶
对比句子: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 |
A读句子,发现不同。
B 思考,感受这样表达的作用。
C 再读,体会设计巧妙。
③ 课外资料,拓展延伸。
长城的巧妙设计还不仅如此呢!你能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来说一说吗?
(例如:易守难攻的设计,修建在高山之上……
糯米浆砌墙,石块粘合坚固。
设计用心,道路全部采用平板,便于骡马军车运送粮草通行。
烽火台传递消息……)
(3)体会读
长城是一座设计精巧的建筑!
3.登上长城——抒情怀。
过渡: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
作者还会想到些什么呢?
依学生发言:
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
(1)体会修筑之艰难。
① 齐读。
②师生对读。
③教师引入资料辅助阅读。
(2)感受智慧。
同学们,这长城的修建仅仅需要付出血汗就够了吗?(智慧)
① 想象:在艰难的建造过程中,工匠们都会想出哪些办法来解决搬运与修建的问题呢?
预设学生能够结合课外资料,展开想象。
② 整合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3)拓展写作。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 )。 |
此时我们也有了与作者相同的情感,在你眼中这是一座怎样的建筑?(伟大)
(4)总结升华。
三、整合全文,明确主旨。
(1)回顾总结:跟随作者我们一起游览了长城,长城的一幕幕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① 出示图片。
② 创设情境体会读。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布置作业,收集资料。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阅读资料袋,继续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
蜿蜒盘旋
17 长 城 高大坚固 伟大奇迹 站…踏…扶…想…
远 —— 近 血汗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