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白鹅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了解白鹅和白公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和白公鹅的喜爱之情。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3)通过《白鹅》与《白公鹅》的对比阅读,体会作者表达方式。
鹅的外形特征已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课文写的并非是鹅的外形特征而是写白鹅的性格特征,对于四年级的孩子说,学习这一课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白鹅和白公鹅的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与《白公鹅》的对比阅读,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了解“反语”的写作特点。
还记着骆宾王的《咏鹅》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短短几个字,就把鹅的形象勾画了出来。我国著名的漫画家、散文家,丰子恺先生和俄国的儿童文学作家叶诺索夫,分别写了鹅,他们笔下的鹅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课文:《白鹅》、《白公鹅》。
朗读《白鹅》,看看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指名学生朗读。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了,会读吗?我们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
(2)交流:读了课文,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板书:高傲
(3)鹅的高傲表现在哪些方面?
师:听他读了这一段,我们就知道课文后面的段落要介绍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表现白鹅高傲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
预设一、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1)指导朗读,语速放慢。齐读。
(2)跟鸭子走路一样吗?出示前面的句子,你能读出它的不同来吗?指名读
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2>他的吃饭更有趣,赶快读读,他的吃饭怎么有趣的
预设二: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1)我们来读一读,读完之后让别人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怎么吃饭的?
生读: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2)先吃一口冷饭,再吃……然后再到别处吃一……,这种吃饭的方法用书上一个词表示就叫:——三眼一板(板书)
(3)三眼一板也叫一板三眼,就像我们音乐课上的四四拍节奏,原指京剧里的一种板式,文中指的是什么?生:做某种事不打乱顺序,那鹅吃饭的顺序是什么,你读给大家听听。有趣吗;吃饭的东西能少吗顺序能打乱吗?这就是——三眼一板。它这三眼一板的吃饭方法,我们的鹅老爷为我们上演这样一幕。
预设三:因为附近的狗……空空如也
(1)鹅老爷多有派头啊,试一试能不能把鹅老爷上演的这一幕读成一幅活画面?
(2)自由读,指名读。读好:窥伺,敏捷,扬长而去,空空如也等,可以加上动作。引导学生把这段读好、读出趣味。
1>这只白鹅多么有趣啊,难怪作者愿意像堂官一样不胜其烦侍候它,真是架子十足。作者喜欢它吗?表面上看,是责怪鹅的高傲、架子十足,其实心里却是非常喜爱的。
2>这是丰子恺先生笔下高傲的白鹅,俄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叶 诺索夫描写的白公鹅又是怎样的呢?用刚才学习《白鹅》一文的方法,自己默读,看看这只白公鹅的特点是什么,把表现他特点的语句画出来,自己读一读。
3.集体交流白公鹅的特点
海军上将的派头
屏幕出示:
(1)它走起路来慢条斯理,仔细掂量着每一步。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掌蹼,就像收起张开的扇面一样;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
小结:白公鹅落步之前,它总要先把脚掌往上抬抬,再合上脚蹼,然后摆一会儿这个姿势,再不慌不忙地把脚掌放到地上。你看他走路一点也不慌张,难怪作者说走起路来是——(慢条斯理)。
(2)你还有哪些感兴趣的地方要和大家交流。
相同点: (1)行文结构上,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 《白鹅》的线索更加清晰一些,它以过渡段统领全文,再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上叙述鹅高傲的特点;《白公鹅》则以“海军上将”突出鹅的派头,接着描写这只白公鹅走路“慢条丝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 (2)在描写方法上,两篇课文都非常注意拟人手法的运用。 作者并没有仅仅把鹅当作动物来写,而是更多地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鹅的形象变得可亲了,鲜活了,使人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
(3)都善于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白鹅》的作者虽然口口声声言其“架子十足”,是“鹅老爷”,言语间却流露出无法掩饰的亲昵,《白公鹅》中写道:“有多少次,它径直把我罐头筒里的鱼饵咽进了肚里,有时还拖走挂着鱼饵的钓绳。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作者的无可奈何中同样透出了对鹅满心的喜爱。 另外,作者的语言都风趣幽默,用词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不同点: (1)语言风格不同。 由于国籍不同,民族不同,两位作家的语言也带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如,前者把鹅称作“鹅老爷”,后者说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读来给人以不同的形象感。 (2)叙述的语气不同。 虽然两位作者都是非常喜欢鹅的,但从叙述中,却能感觉到不同的语气。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揶揄,如“我们的鹅老爷”,“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并且语调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这在课文很多地方都有体现,如,“要是可以把军衔授给禽类的话,这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