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新词。正确读写“因特网、改观、程度、依赖、寄托、程控电话、归根结底、腾云驾雾”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表达清楚的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简洁、表达清楚、准确的特点。
一、解题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生读题: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个题目中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什么是“呼风唤雨”?读到这个词你会想到谁?为什么?(“神奇的”回读课题)
师:同学说的这些神仙能呼风唤雨是因为他们都有神奇的力量。那课文里说的是谁能呼风唤雨呢?
学生回答:人类(板书:人类)
2.师:有谁知道“世纪”是什么意思?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课文中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吗?(20世纪就是1900年—1999年)是的,课文第一段就告诉我们,生读---20世纪是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那么路甬祥爷爷说人类怎么呼风唤雨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己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二、初读课文,学习新词。
1.师: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老师考考大家,这些句子你能读好吗?
(1)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潜”字组词巩固读音)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3)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指导学生书写“赖”、“耕”。(通过汉字的演变加深学生印象。)
三、整体读文,感知20世纪成就。
1.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知道20世纪的发现发明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那么20世纪到底有哪些发现和发明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来,然后同桌交流,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1】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
【预设2】我明白了……;我感到……
2.师:同学们,看看你们说的这句话,你注意到这个标点符号了吗?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分号前面写的是什么?后面呢?为什么?
①学习区分“发现”和“发明”。(板书发现发明)
【师引学生说】(点击划线前半句),月球一直都在天空中,所以人类登上月球去发现月球的秘密;海洋占据了地球大约71%的面积,人类潜入深海探究;百亿光年外的天气离地球太遥远了,人类本来不知道它们的存在,但是科技的发展使我们发现宇宙中还有很多天体……再看看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它们都属于什么?给人类带来什么好处?民航飞机、高速火车和远洋船舶呢?是呀,这些发明使我们人类能够紧密联系,使我们居住的星球变得越来越小,简直就是一个----“地球村”。
②回读段落。
3.师:看,从天上的月球到地下的深海,从遥远的宇宙天体到细微的原子核世界,从通讯到交通,作者仅仅用了几十个字高度概括了20世纪的发现和发明,这样的写作方法就叫抓住典型。20世纪的发现发明还有很多很多,请同学们看看这些图片(出示图片),喊喊它们的名字,说说看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4.这么多的发现和发明,课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让我们知道?---(板书)举例子。还有哪个字也说明20世纪的发现发明很多,生答:等。那你们能不能也举例补充说说20世纪的发现发明?
5.学生回答课外搜集到的发现、发明的例子。
(提醒说完整话:20世纪,人类还发现/发明了了……)
6. 师:看了、听了这么多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你的心情如何?【预设:高兴、自豪、骄傲】那么带着你们的自豪,男女生分角色再读读这句话吧!
7.师:这么多的发现发明在20世纪出现了,难怪作者要说---生回读第一段。
四、再次读文,比较过去感受成就。
1.师:那么20世纪之前的上百万年里,人们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
生回答: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①你们知道什么是农耕社会吗?【出示农耕社会照片】观察图,猜想农耕生活,说看到什么?
2.师:农耕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就如作者所说: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但是,没有的不仅仅是这些,能不能联系你们的课外了解说说,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①(同桌互说,练习说话: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3.师:那么面对如此贫乏的生活,人们只能怎么办?生回答。
人们通过美好幻想来寄托自己的愿望。(出示句子,学生读。)
师说:人们想看到远方的世界。 学生接: 幻想有( )。
人们想听到远方亲人的声音。 幻想有( )。
人们想飞到月亮上看看嫦娥。 幻想能( )。
4.师:我们的祖先大概没有想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竟纷纷变成了现实。【出示图片】望远镜、宇宙飞船、可视电话、手机、飞机等。请同学们归类,哪些与“千里眼”有关,哪些跟“顺风耳”有关,哪些跟“腾云驾雾”有关。完成下列填空。
【出示】
人们想看到远方的世界,幻想有( ),20世纪发明了( )。
人们想听到远方亲人的声音,幻想有( ),20世纪发明了( )。
人们想飞到月亮上看看嫦娥,幻想有( ),20世纪发明了( )。
5.师:这么多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用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师:哪位同学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表示什么意思?能不能请你联系课文谈谈你的感受?(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整首诗。)
【预设1】从“一夜春风”感受到科技发展的速度之快。
【预设2】从“千树万树”感受到科技成就的数量之多,变化之快。
……
师引读1:从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到科技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用一句话来形容科技的发展,那就是---生读诗句。
引读2:人类在上百万年,依赖农耕的生活中,就算是富贵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象,20世纪竟有如此巨大的科技发展,真是---生读诗句。
师:同学们,前面第四自然段用现实告诉了我们20世纪的科技成就,而第三自然段说的是上百万年的农耕社会中人们的美好幻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说明方法?生答---作比较。(板书:作比较)一百年的成就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这是多么强烈的对比呀!难怪作者要说20世纪真是---生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师:同学们,学文至此,让我们回顾一下,20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吗?生答: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生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板书科学技术)课文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回答。
路甬祥爷爷赞叹的岂止是科技力量的神奇,他更是在赞叹人类的智慧呀!(描红人类)让我们再次带着对人类的赞誉之情读读课题吧。
那么面对20世纪这些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人们又是如何评价的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五、作业布置
1.书写生字。
2.再读课文,感受20世纪科技发展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板书设计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 类 作比较
科学技术 发现发明 举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