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2、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呼风唤雨的世纪》这篇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科技快速发展,学生的思维也更加的活跃,对于未来的世界,学生更加充满好奇。从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看,学生对课文兴趣浓厚,对课文的内容感兴趣。文章的内容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一般叙述方法。
教学重点: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1词语训练
( )风( )雨 和风细雨 狂风暴雨 遮风挡雨
呼( )唤( ) 呼天唤地 呼朋唤友
2、补充题目训练,回顾课文内容
学生在读课题后,请学生把题目补充完整
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是谁来呼风唤雨呢?
生齐:当然是人类。教师板书:人类。
师: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生齐: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教师板书:科学技术。
师:你能把这3个词语连起来说一句话吗?
生:人类靠科学技术,把二十世纪变成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渡: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些意思相近的词语
3、区分近义词
A“发现”与“发明”
你是如何理解“发现”和“发明”的?
①出示“发明”“发现”的意思,理解:发现是探索,发明是创造。
②填空练习
人们在地下( )了煤矿。
科学家( )了前所未有电子计算机。
科学家( )宇宙飞船,宇宙飞船载人飞向太空去( )太空的奥秘。
要想( )深海的宝藏,必须乘坐工程师们( )的潜水艇。
B:区分“改变”、“改观”“改善”
选词填空练习
[ 设计意图: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这是小学语文的专务。上课伊始我就抓住“呼风唤雨”一词展开词语训练,由词到句,既扩展学生的词汇,也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回顾了课文内容。讨论区别“发现”和“发明”的不同意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使用语言,拓展了练习,语文学习落到实处。]
师:20世纪,人类的发现和发明使我们的生活大大改观,那20世纪以前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呢?
自学提示:请同学们自由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用波浪线勾画出相应的句子。
【设计意图: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能够帮助记忆,要求学生默读,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
抽生反馈。教师相机出示“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1、读读这两句话,再次感受20世纪前人们的生活情形。生读句子。
2、语言训练:
那时没有电灯,夜晚__;
那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人们不能__;
那时没有汽车,人们出行__。
生交流(略)
3、孩子们想象一下,在20世纪前,还可能没有什么?(火车、飞机、电脑……)
出示:那时没有__;没有__;没有__,也没有__,那样的生活真的很__。
生交流后,抽生反馈。
小结:孩子们,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所以人类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靠天吃饭,条件艰苦的社会。
【设计意图:有层次地读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培养读、思、悟、批注勾画的读书习惯,从文中学习遣词造句的方法,积累语言和写话训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师:面对面如此枯燥乏味的农耕生活,人们只能用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1、出示“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本领呢?生回答相机出示 :望远镜、手机、飞机。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用横线勾画出20世纪人类取得的科技成就。
小结:20世纪科学技术获得的成就说也说不完,作者不可能一一例举,只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进行说明,这种方法叫做“举例说明”。(板书:举例子)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地点渗透了说明方法,使刚接触到说明文的学生容易理解,达到了课标中的“阅读说明性文章,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的教学要求。]
3、你还能举出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比如“家用电器方面、医药、交通运输等方面…”生交谈。请用“20世纪,人类………”的句式说给同学听听,说话时注意用上准确的词语。
生:20世纪,人类发明了电风扇、空调、烤火炉、把春天搬回了家。
生:20世纪,人类发明了洗衣机,使母亲不再那么劳累!
生:20世纪,人类发现了青霉素,使人类远离了疾病的折磨。
生:20世纪,手机走进了千家万户,人类的生活从此更加精彩。
……
[设计意图:课前收集的资料和模拟优美范句说话相结合,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还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4、从课文中读到的和刚才谈到的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文中作者用一句诗来形容,你能从文中找出来吗?生回答,师出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行梨花开。”
小结:这是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中的一句,作者为了说明20世纪科技成就多,发展快,范围广采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板书:引用)
师:美好的愿望能在 20 世纪一百年中纷纷变成现实 , 我们又怎能不说——
生:20 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5、再次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不仅仅指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而引伸为:农耕社会只能存在幻想,而现在梦想成真。)
1、课文第三自然段写20世纪以前,人类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是否与课文内容无关,可以省去吗?为什么?
2、请男生读第三自然段,女生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祖先的期盼和今天的自豪。
生读文体会。(略)
3、大家发现没有 , 这两段话用什么方法在告诉我们 20 世纪的成就?(举例子 、作比较)
4、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吗?(更加直观 , 了解更清楚)
[设计意图: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体会古今生活鲜明的对比,感受科学技术的伟大,发现说明方法。]
1、师生配合回顾课文内容
师:回顾过去,人类历史已经有——
生:上百万年了
师:20世纪仅仅只有——
生:100年。
师:人类社会的生活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辉煌的成就、巨大的改变全靠
生齐:——科学技术。
师:所以,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
生齐: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师:生在这样的时代,是生逢其时。我们真是太幸运、太幸福了,让我们来齐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把我们的骄傲和自豪读出来吧!
2、学生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第5自然段(略)。
[设计意图:在饱含感情的朗读中以读代讲体会文本,升华了感情。]
3、展望未来:科学技术不断地把人们的幻想变成现实,“在21世纪里,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同学们,你还有什么美好的愿望,希望实现呢?
生:我想发明一种治疗近视眼的药水,现在的小朋友患近视的特别多,我要让他们的眼睛重新明亮起来。
生:我觉得现在的楼房特别占地特别多,我应该造一种可以移动的房子,就像汽车一样,想到哪里就到哪里,这种房子价格便宜,冬暖夏凉,舒适极了。……
总结:孩子们,今天的梦想就是明天的现实!21世纪就掌握在我们手中,我们将来要为科学技术的发展贡献力量,把21世纪变成神通广大的世纪!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放飞自己的梦想,大胆想象,激发起用科学创造奇迹的热情,坚定为科学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在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路甬祥的另一本书《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书中介绍了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我相信,认真读完这本书,你会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