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白鹅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2.师生互动,了解白鹅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3.感悟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
教学难点:
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一、导入
骆宾王有诗这样写道“鹅 鹅 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一首咏鹅诗,然而喜爱着雪白的“大鸟”的可不止骆宾王,还有我们的丰子恺老爷爷。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丰子恺先生笔下的这只《白鹅》。
二、体会“高傲”
1.思考:这是一只怎样的白鹅?
2.“高傲”是什么意思?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白鹅的高傲?
叫声 步态 吃相
3.请你从第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白鹅叫声高傲的句子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
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读到这里你能用书中的词语说说鹅的叫声吗?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你知道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吗?这三个词语的意思都是大声的叫。
想一想:
假如鹅会讲话,看到有生客进来,他会说什么?看到篱笆外有人走路他会说什么?
想象刚才我们说到的画面再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
从鹅的叫声中我们能够充分的感受到这鹅果真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那么丰子恺先生对于这只叫声如此高傲的白鹅是什么样的态度?
4.鹅的叫声是如此的高傲,那么它的步态又是怎样的高傲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描写鹅步态高傲的句子。
鹅的步态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大模大样是怎样的?谁能来表演一下?能不能换一个词?
作者在写鹅的同时还写了鸭的走路,作者为什么要写鸭?(修辞手法:对比。为了突出鹅的高傲和与众不同的步态。)
鹅的步态这样从容,可是如果半路遇见人了,他会怎样呢?
它常傲然的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读着这句话你是否想到鸡、鸭遇到人的时候是怎样的?可这鹅却这样子,你觉得这句话应该怎样读,才能突出白鹅的高傲?试着读一下。
5.默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鹅吃饭时的句子。
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她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草,一样是泥。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
作者说的鹅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
也就是说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烈日炎炎,无论是冰天雪地还是狂风暴雨,无论外界条件怎样变化,鹅都不会改变它吃饭的方法,可见他的骨子里是多么的高傲。
接下来谁能试着读出鹅骨子里的那份高傲。
6.刚才我们说道鹅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可是如果有人惦记他的食物时他会不会改变呢,接下来我们将迎来另一位演员---狗,请大家自由读第六自然段,找一找这两位演员在干什么?
鹅要吃饭,狗躲在旁边看,它想干什么?
鹅和狗的好戏上演了,我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鹅知道狗在偷吃吗?
它马上回来把狗赶走了吗?
那鹅是怎样做的?(偶然)
狗在偷吃鹅老爷的食物,可是鹅老爷并未因改变它吃饭的方法,可见他的骨子里是多么的高傲。
请你再读第六自然段,想象着鹅老爷从容不迫的吃饭的画面,并且找出当狗来偷吃捣乱时,描写鹅老爷叫声的词语。
厉声叫骂 昂首大叫
讨论:鹅老爷厉声叫骂是对谁的?(对狗)
昂首大叫对谁呢?(对人)
那你觉得哪个词更能体现鹅的高傲?(昂首大叫,冲着人发脾气,连人都敢责备)
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因此鹅老爷吃饭时非得有一个人侍候不可,对此丰子恺老先生对这只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真是架子十足”,这句感叹和前面的哪句话相呼应呢?“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种写作方法叫做首尾呼应。
三、写作特点
1.用反语或者调侃的语气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2.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动物人性化的行为。
四、总结全文
丰子恺老先生通过对白鹅叫声、步态、吃相的描写使我们充分体会到这白鹅果真是“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五、拓展阅读
鹅是这样的高傲,那么其他的动物身上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请大家拿出我们的阅读材料体会一下其他作家笔下各种动物的特点吧!
六、小练笔
丰子恺先生将白鹅人格化,并运用了大量的反语表达自己对白鹅的喜爱之情,你能不能也尝试着用这样的方法写一写你喜欢的小动物呢,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丰子恺,加油吧,我亲爱的小作家。
小问题:蚂蚁的“摩天大楼”是怎样的?
蚂蚁的“摩天大楼”
几天以后,我们飞往索马里西北州的首府哈尔格萨。果然,在那里,处处可以看到蚁冢,不但在遍地牧草的郊区荒野,就是在市区街道两旁也比比皆是。这些蚁冢小的有两三米高,大的竟高达七八米! 楼”了!这些蚁冢各式各样,有的像圆顶土丘,有的像大蘑菇,更多的是下粗上细的锥体,仿佛拔地而起的竹笋……乍看这些奇异的建筑物,你丝毫看不出有任何生命的迹象,但仔细观察,会发现那上面有许多小洞,小蚂蚁进进出出,忙忙碌碌过日子。
原来,蚁冢都是用树木做骨架的。蚂蚁建筑师们喜欢选择枯死的树或灌木筑巢,它们首先咬掉软朽的部分,只留下坚硬结实的部分做骨架;然后,成千上万的建筑大军,各叼一颗沙粒,川流不息地爬上那骨架,用唾液把沙粒粘在上面──一颗沙粒就是一块“砖”,随着“砖层”不断加高加厚,就形成了一堵堵的“墙”;这些“墙”依照树木骨架的自然形态相联结,于是,分隔出了大大小小的“房间”。非洲蚂蚁无论是白蚁、黑蚁,还是红蚁,它们的唾液同沙粒混合后,都能变成最坚硬的“混凝土”,狂风吹不倒,大雨浇不垮。而且,它们的建筑速度十分惊人,一立方米的蚁冢,十几天就能建成!随着蚁群的繁殖,蚁冢也逐年逐月加高。
我曾看到一个剖开的蚁冢,四米多高,依附在一棵活着的含胶树上。那枝叶翠绿、缀着橘红色花朵的树冠,仍然在冢顶上随风摆动。索马里朋友告诉我,少数蚁群也利用活树筑巢,这个蚁冢被剖开,首先是为了拯救含胶树,其次,把蚂蚁制造的“混凝土”碾碎后,又是铺公路、修球场、制砖坯的理想材料。接着,他指着剖开后显露出来的横断面,向我介绍说:“你看,这是蚂蚁出入的通道和交叉路口,这是勤劳的工蚁和勇敢的兵蚁的宿舍, 这是有翅能飞却好吃懒做的雄蚁的卧室,这是雌蚁的王宫和她的产房,这是仓库──粮仓和肉仓是分开的,这座圆柱大厅,也许是蚂蚁王国的国会大厦吧!”
从这个蚁冢的内部构造来看,这些世界上最小的建筑师们,有多么高超的本领啊!
小问题:文中描写了松鼠的哪些习性?
松鼠
布封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驯良,乖巧,很讨人喜欢。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有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鸟类似的住在树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田野里,在平原地区,是找不到松鼠的。它们从来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呆在小树丛里,只喜欢大的树林,住在高大的树上。在晴明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的声音。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练跑,玩耍,吃东西。它们虽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兽类,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
松鼠不敢下水。有人说,松鼠过水的时候,用一块树皮当作船,用自己的尾巴当作帆和舵。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稍微在树根上触动一下,它们就从窝里跑出来,躲在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叫声还要尖些。要是被人家惹恼了,还会发出一种不高兴的恨恨声。
松鼠的窝通常搭在树枝分叉的地方,又干净又暖和。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些小木片,错杂着放在一起,再用一些干苔藓编扎起来;然后把苔藓挤紧,踏平,使那建筑物既宽广又坚实,可以带着儿女住在里面,既舒适又安全。窝口朝上,端端正正,很狭窄,勉强可以进出;窝口上有一个圆锥形的盖,把整个窝遮蔽起来,可以使雨水向四周流去,不落在窝里。
松鼠通常一胎能生三四个。它们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自己的毛,弄得身上光溜溜的,干干净净的,没有什么坏气味。松鼠也是一种有用的小动物。它们的肉可以吃,尾毛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