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长城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现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长城的历史知识、故事传说或图片资料。我围绕“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个问题,以学定教,图文结合,感悟文本,解决疑问,了解长城的特点与构造。在教学时,我把着重点放在朗读上,课内外结合,启发想象,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保护长城的情感。
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激情导入 走进文本
1、师:毛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孩子们,老师今天和你们一起去登长城。
板书:17、长城。 齐读课题
2、师:美国总统克林顿这样说过:“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克林顿总统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感受和赞美呢?相机出示问题“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设计意图:上课开始,我引用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里面“不到长城非好汉”这句词,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接着我又用美国总统克林顿说的话“长城是一个奇迹,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的伟大的奇迹。”引出课文中所要探讨的重点问题。】
(二)、自由读文,解决问题
1、师:孩子们,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到书中去寻找答案,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82页,大声地读,认真地读,仔细地读课文。
2、师:提示学生可以把找到的答案用铅笔画在书中。
3、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利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懂得在阅读中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在学习上应该懂得与他人分享,而且让孩子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细读品位,突破难点
1、师: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第一自然段中,有哪些词能够表现出长来?这些表现长的词语应该怎样读?
2、师:作者又是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长城的宽?
3、全班交流上面的问题,一边交流一边注重引导孩子朗读。
4、师:让学生在书中近景图上标注出垛子、瞭望口、射口、方形城台的位置。
5、找一名学生到屏幕前指出并讲解。
【设计意图:这部分内容是本课其中一个难点,主要写长城的构造,让学生体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长城的高大坚固、气魄雄伟。我从“作者是运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写出了长城的长?”“作者又是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写出了长城的宽?”这样的问题回归文本,让孩子一步一步深刻领悟文本。】
(四)、感情朗读,突出重点
1、师:孩子们,我们都知道长城是建筑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因此,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建筑起来是相当不容易的,孩子们,我们大声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心去体会那份不容易。
2、师:两三千斤的巨石有多重?老师的体重大概115斤,算一算,两三千斤相当于多少个我?
3、教师范读并加上自己的述说。
4、师:古代劳动人民是怎样把巨石抬上这陡峭的山岭的呢?一步一步是怎样走?应该怎样读?
5、指名学生读
6、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出感情,读出味道。以“孩子们,大声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心去体会那份不容易。”这样的导语把孩子带到古代建筑长城的历史画面中。从而,让孩子们深刻领悟长城的的确确是历史上的奇迹。】
(五)、拓展延伸 走进生活
1、找学生述说有关长城的故事或者传说。
2、你想对修筑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说什么?你想对长城说什么?
3、全班交流
4、出示长城被刻画的图片。
5、看到这些不文明行为,孩子们,你想说什么?
6、全班交流并为保护长城献计献策。
【设计意图:我以“冰道运石”、“山羊驮砖”、“孟姜女哭长城”这些故事或传说,作为引发孩子课外拓展的良药,激发孩子们对长城进一步了解的热情,从而,让孩子们深刻领悟到长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激发孩子们对长城的保护意识和爱国热情。】
(六)、情感升华回归文本
1、多媒体出示《长城颂》这首诗。
2、师生共同朗诵《长城颂》。
【设计意图:本课最后,我展示了自己为伟大的长城而作的一首小诗《长城颂》。我和学生合作朗诵这首诗,不仅升华了孩子们热爱祖国保护长城的情感,还有效地回归文本,锻炼了孩子们的朗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