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白鹅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已经对生字词的书写及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能熟读课文,在之前已经学过了“对比、拟人”的写作手法,更深的了解课文有了一定的基础。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农村学生生活中对鹅的外表的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对本课有很大的帮助,再者,之前学过的“对比、拟人” 的写作手法,对更深的了解课文也有更大的帮助。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学生在已有知识和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作者运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学生会比较吃力。
4.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鹅”是学生身边的动物,对他们不了解的特点,学生比较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所以学生的学习活动,借助课件直观演示,全班参与展开教学。
1.认识8个生字,会写l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局促不安”“侍候”“供养不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师生互动,了解白鹅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感悟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难点: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一、丰富情感体验,激趣导入
1.了解学生印象中的白鹅。
2.课件出白鹅画面,增强感性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3.齐背骆宾王的《白鹅》。
4.揭示课题:这白鹅如此可爱,所以人们喜欢它,歌咏它;著名散文家、画家丰子恺老爷爷更是用画笔和生动的语言赞美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白鹅》。
[设计意图]
孩子见鹅少,运用直观的画面,既引人人胜,又将直观感受印入脑中,为学好课文做了有益的铺垫。
二、诵读全文内容,整体感知
1.了解预习课文情况,初读课文。
引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用简练的话概括内容。如“头颈、引吭、净角、奢侈、譬如、窥伺、供养不周”较难读,尤其要读准。
3.谈谈读了课文后了解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白鹅的高傲特点及高傲。
4.读到这里,同学们再想想,这“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中的“高傲”又包括哪些丰富的内涵?
(是褒义,是在夸白鹅高贵、神气、派头十足、威风八面等。)
[设计意图]
此处设计多次诵读是为理解“高傲”的贬义褒用打下基础,为全文的学习奠定基调。
5.品读第l、2自然段。
(1)在作者的初步印象中,白鹅的高傲表现在哪些方面?
(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
(2)想想刚才看过的画面,看看该怎样读这几句话才好?试着练练,还可以边练边做做动作。
(3)生练读。指名读。师激趣引导再读:想象一下,假如你就是丰子恺老爷爷,从好友手中抱过这雪白的“大鸟”,舍不得放下,一路抱着走回家。抱着它,感觉得到它的温度;挨着它,感觉得到那羽毛的爽滑,那该是怎样一种喜爱啊! 齐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5.联系上下文,体会第2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
(承上启下,总领全文。)
6.联系上下文理出如下思路
白 鹅
姿 态
|
高 傲
/ | \
/ | \
叫声 步态 吃相
三、多种形式品读,体会“高傲”
(一)品读“叫声”部分。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画出表现鹅叫声高傲的句子,再想想叫声的高傲主要表现在哪儿?
(出示学习方法指导)
2.师生交流。
3.理解白鹅的具体表现。
4.如果是人,想象它“引吭大叫”时会叫出些什么话来。
(这是谁呀?我从来没见过你,别再往前走了!) .
(干什么的?报上名来!否则休想过了我这鹅管家的关!)
(篱笆外是什么人?你最好不要靠近我家,我可是非常厉害的鹅卫士!)
5.再读体会。
6.分析“对比”写作方法的运用。“它也会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设计意图]
发散思维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它“严肃郑重”的腔调是尽职尽责的表现。
(二)品读“步态”部分。
1.仿照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自由读第4自然段,画出表现鹅步态高傲的句子,再想想步态的高傲主要表现在哪儿?
(步态从容,大模大样,像净角出场。)
2.理解什么是“净角”。先说说,再出示课件请学生直观感受。
[设计意图]
戏剧中的净角对于学生来讲的确陌生,用课件直观演示,特别有助于对鹅步态高傲的理解。
3.老师很想从大家的朗读中看到一只只步态高傲的白鹅向我走来,愿意试试吗?
4.生趣味盎然地练读。
5.指名读,可做相机指导。
6.小结过渡。
四、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
从鹅的“叫声”、“步态”我们温习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学习了“对比”写作方法的运用,一起领略了丰子恺先生语言的生动有趣,其实更有趣的是鹅的“吃相”,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2.布置作业。
以《鹅狗争食记》为题,改写鹅的吃相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