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长城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激起民族自豪感,培养爱我中华的情操。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祖国文化遗产的了解比较少。课前让学生收集了关于长城或者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交流汇报,有了初步的了解与印象。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
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同学们,在我们中国有这样一个古代建筑:它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历经了两千年的风雨至今仍然屹立在祖国的北方;它是中国最早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代建筑之一。它是——长城。
2.展示长城图片,学生谈感受。
3.让我们走进课文,自己读一读《长城》。
(1)检查生字词读音。
(2)找一找课文中哪一句话表现了作者对长城的高度评价?
针对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
为什么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1.理解“奇迹”一词。
2.长城这伟大的奇迹体现在哪?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理解“蜿蜒盘旋”,指导写法,写在练习纸上。具体数字与说明方法,感受“长”的特点,朗读感悟。)
(2)“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1.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些词让你感受最深?
2.修筑长城的工程量很大,找一找困难都有哪些?(恶劣的环境,落后的条件等)
除了这些,还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难怪作者会发出感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 作者会有这么深的感受,因为他已经登上了长城。
出示句子:“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哪些词用的好?你有什么想说的?(身临其境)
找到四个动词,讲解过渡句(承上启下)。
4. 此时此刻,如果你也来到长城,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写一写劳动人民辛苦的劳动场面。(完成小练笔。)
5.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完成的,而是——
出示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读完这个句子,你有什么体会?(数量多,建成的不易。)
读出自豪之感,“多少”“才”“凝结”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样的工程部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数不清的条石能够被抬上这崇山峻岭。
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下,造出如此伟大的工程,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读读这句话。
这样的工程需要智慧,需要巧妙的设计,也离不开辛苦劳累的人民。
(反复读,情感升华)。
6.读着这些“奇迹”,不得不佩服古代劳动人民,你最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1.展示各国领导人的赞美之词。
2.读小诗《长城啊长城》。
师生配合读,激发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
修筑长城,不仅有汗水还需要智慧,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近长城,了解其结构与设计,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
继续收集与长城有关的资料,筹备一场“长城交流会”。
板书设计: 17 长城
气魄雄伟
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