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白鹅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与技能:认识理解生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本文结构,分析过渡段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对于白鹅较深的描写,体会白鹅的高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这组课文描写的都是极其普通和平常的动物,但是学生对白鹅可能缺乏了解,可能会给教学带来不便。这就需要教师课前不知给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图片等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作者对白鹅的步态和吃相的描写感受白鹅的特点。体会本文的特点,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猜个谜语好吗?多媒体课件出示:
猜谜语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说话伸脖子,走路摆架子。
打一动物( )
你们还知道关于鹅的古诗?学生一起说。骆宾王的《咏鹅》。
认识作家
著名作家丰子恺把自己家的鹅画了下来,出示课件白鹅图片。丰老先生笔下的白鹅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丰子恺先生的《白鹅》。板书课题:白鹅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认识一下丰子恺老先生吧
简介作者丰子恺。出示课件。
检查预习
读一读1 头颈(jǐng) 狂吠(fèi) 倘(tǎng)若
脾(pí)气(qi) 京剧(jù) 饮(yǐn)水
侍(shì)候 蹲(dūn)着 邻(lín)近
净角【jué】 从【cóng】容 模【mú】样
奢(shē)侈(chǐ)
读一读2 左顾右盼 严肃郑重 厉声呵斥
厉声叫嚣 引吭大叫 步调急速
局促不安 大模大样 一丝不苟
供养不周 不胜其烦 从容不迫
扬长而去 架子十足 步调从容
根据意思说成语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责备。(厉声呵斥)
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地叫喊,吵喊(厉声叫嚣)
放开喉咙大叫。(引吭大叫)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白鹅是怎么样的?作者如何写白鹅?
二、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想想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能用课文开头一句话概括这只白鹅的特点吗?
2、思考:围绕白鹅的“高傲”,课文从哪几方面来写?读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3、作者怎样把鹅的叫声写具体?朗读写鹅的叫声的部分,画出重点词语。
4、想象说话
如果鹅会说汉语,猜猜它会说些什么?
见到生客进来,它会用严厉的声音大声叫喊:
当篱笆外有人走路时,它会放大喉咙大吼道:
朗读第四自然段,用刚才的方法学习写鹅的步态的段落。
理解净角: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同学们:京剧是我国的国粹,其中有五种角色:生、旦、净、末、丑。“净角”是京剧中的一种角色,通称花脸。
三、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探讨:
⑴“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
⑵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是怎么侍侯的?
⑶作者怎样具体描写鹅的吃相?
小组交流: 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四、扩展
难怪这位作者像堂倌一样不胜其烦的侍候这位鹅老爷,你觉得作者对白鹅有什么的感情?预设:喜爱
师:如此爱着这只鹅,带着自己的理解你怎么再读这句话?
总结:这么令人喜爱、如此有趣的家伙,谁能把它忘了呢?仿佛这只白鹅就站在我们眼前,就是放到课前短片中成群结队的鹅群中,我们也能一眼就认出它来。好一只高傲的白鹅!好一个细心的丰子恺!希望同学们也能学会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思考,那样你也会写下令人难忘的文字。
1.用√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即( jí jì )将 呵( hā hē )斥 大模( mú mó )大样
从( cōng cóng )容不迫 供( gōng gòng )养不周
2.多音字知多少
角 看 供
3.辨别形近字
厉( ) 剧( ) 领( ) 侍( ) 蹲( )
历( ) 锯( ) 邻( ) 待( ) 遵( )
4.摘抄本课中你喜欢的4个四字成语
5.仿例写成语(各2个)
左顾右盼(含近义词)
一丝不苟(描写神态)
6.选择词语填空
果然 偶然
A.新学期开学了,很( )的,我和小齐分在了同一个班,并且是同桌。
B.今年风调雨顺,庄稼( )获得了大丰收。
1、小小变色龙(给多音字组词)(8分)
角: jué ( ) 模: mó( )
jiǎo( ) mú( )
供: gōng( ) 似: sì ( )
gòng( ) shì( )
2、词海拾贝(请把词语补充完整)(16分)
( )( )叫嚣 左( )右( ) 大( )大( )
一( )不( ) 从容( )( ) ( )( )如也
3、猜猜我是谁(根据意思写词语)(4分)
1、暗中窥探,寻找机会。 ( )
2、大声训斥。 ( )
3、狗大声叫。 ( )
4、通过大量钱财来追求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 ( )
1.总结本课运用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写作。
2.自选作业:
(1)阅读原作,体会作者深厚的情感和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搜集原作到“成长记录袋”中)
(2)阅读丰子恺的儿童散文集。(摘抄精美段落进行赏析,收录在“成长记录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