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钓鱼的启示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11个生字,书写14个生字,合作理解文中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
4、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父亲的话,读懂作者从钓鱼中得到的“启示”,初步感受“道德实践”的重要性。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一些学习方法,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
难点: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父亲的话,读懂作者从钓鱼中得到的“启示”,初步感受“道德实践”的重要性。
1、认识11个生字,指导书写“溅、践、诫”三个生字,合作理解文中词语。
2、准确而简练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精读课文1-9自然段,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
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
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读书要求:1、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同桌合作解决)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随机释词
哪个词语你还不能理解?谁来帮他解释一下?
(2)、韵文巩固生字
老师把生字的拼音去掉,你还认识吗?谁来读一读?
3、书写指导
(1)比较异同:“戈”、“戋”
这两个偏旁读什么?有什么区别?
(2)教师示范
告诫用说的所以“诫”是言字旁,斜勾要舒展;实践的“践”本意是踩踏所以是足字旁,斜勾写得舒展;“溅”字是左中右结构,要把三个部件写得紧紧挨在一起,斜勾同样要写得舒展。
(3)学生练习
请你拿起笔,把这三个字各写一次,注意做到整齐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1、再读课文,概括文意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
刚才我们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谁来讲一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提炼梗概: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鲈鱼捕捞开放日当天才能?(捕捞鲈鱼)那前一天能捕捞鲈鱼吗?(不能)
我们梳理一下,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天晚上,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这叫(板书:钓鱼),父亲却要我把它(放回湖里),这叫(板书:放鱼),从这件事中,我得到了(板书:启示)。
3、同桌互说
1、再读课文,概括文意
(1)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
刚才我们读了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谁来讲一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提炼梗概: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鲈鱼捕捞开放日当天才能?(捕捞鲈鱼)那前一天能捕捞鲈鱼吗?(不能)
我们梳理一下,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天晚上,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这叫(板书:钓鱼),父亲却要我把它(放回湖里),这叫(板书:放鱼),从这件事中,我得到了(板书:启示)。
3、同桌互说
把时间加上去,按照“钓鱼—放鱼—启示”这样的顺序,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构建冲突
浏览4-7自然段:父子间在争辩什么?
(二)自读自悟
1、自读要求:
默读1-9自然段:我为什么不愿意把鱼放回湖里?父亲为什么坚持要我把鱼放掉?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我”的句子画“—”,“父亲”的句子画“﹏”)
2、反馈感悟
谁来说说“我”为什么不愿意把鲈鱼放掉?结合你画的句子说一说。(大、来之不易、没人看见)
(三)体验作者心情变化
1、品读鲈鱼之大,感受心情之“得意”。
(1)品鲈鱼之大
刚才有同学说到了这条鲈鱼很?(大)那课文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这是一条大鱼?(剧烈地抖动;溅起不少水花;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鲈鱼……)
(2)读鲈鱼之大
(出示句子:“啊,好大的鲈鱼……轻轻翕动着。”)谁能通过朗读告诉我们,这条鲈鱼有多大?
面对着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的心情怎么样?(得意)
2、小练笔:“我”如何“乞求”父亲。体会“不舍”。
这条鲈鱼不仅大,还没人看到,谁来读一读?(课件出示句子)
同学们请看插图,在皎洁的月光下,我紧紧地抱着那条漂亮的大鲈鱼,一次又一次地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我想对父亲说什么呢?请你拿起笔,在本子上简单地写一写。
谁来读一读你是怎么乞求父亲的?
同学们,从这一次又一次的乞求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作者想不想放?(板书不舍)
3、角色朗读(生读子,师读父),体会“急切”、“伤心”。
换作是你,好不容易掉到了这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还没人看到,你舍得放掉吗?(不舍得)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读一读父子俩的对话。
从这段对话中你又读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板书:急切、伤心)
(三)感受父亲心理
1、结合资料,寻找理由:父亲为什么坚持要把鱼放掉?
我有那么多的理由留下这条鲈鱼,可是为什么父亲却坚持要我把它放掉呢?把你刚才找到的父亲的句子来说说,(生: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
同学们,两个小时代表了什么呢?请大家看看我们课前搜集的资料(课件:开放日资料)。
谁再说说父亲为什么坚持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父亲想让我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2、角色朗读(生读父,师读子),体会父亲抉择之难和决定之坚决。
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读读这段对话。
同学们,此时此刻,你身为文中的父亲,你是怎么想的?(放鱼)
仅仅是“把鱼放了”这么简单吗?让我们再读读描写父亲的句子。(出示句子:父亲划着了……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你能找到描写父亲动作和神态的细节吗?(划着、看了看、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从这些细节你能体会到什么?
是啊,父亲是理解我的,他也喜欢这条鲈鱼,他也在经受着道德的考验,可是,无论我再怎么乞求,父亲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怎么样?(一切都没有可能)你能从课文中找到吗?一起读,(出示: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没有商量余地的。)是啊,实践道德是没法妥协的,父亲的严格要求恰恰是对我深深的爱,所以,他才会坚决地说:(生:孩子,你得……)父亲是那么不容争辩地说:(孩子……)
3、角色互换扮演,感受读文乐趣。
孩子们,现在你就是这位父亲,我们再读读这段对话,(课件出示)
课件)多么严厉的父亲啊,太棒了,孩子们,接下来,再把你当做这急切又伤心的孩子读读这段对话,相信你会有更深的体会。(掌声)
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不愿意放鱼是因为鲈鱼很(大),来之(不易),而且没人(看见),而父亲坚持要放鱼,是想让我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孩子们,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如果那天晚上父亲钓到了一条大鲈鱼,而我不在场,父亲会把这条鱼放了吗?看来你们是真正读懂了父亲,理解了父亲,是啊,这个时候父亲的心情变得平静了,而我的心情更多的是和大鲈鱼联系在一起,更多的是对它的依依不舍。大鲈鱼游走了,我好不容易钓到的大鲈鱼游走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课件)——你还会再钓到别的鱼的。这句话仅仅是父亲在劝慰我吗?我今天失去的是大鲈鱼,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得到的又是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探讨,请同学们完成课后作业,下课。
星级作业:
1星: 摘抄文中自己喜欢的词句。
2星:“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此时作者的心里是怎样想的?请你写出他的心理活动,字数不少于50个。
1、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父亲的话,读懂作者从钓鱼中得到的“启示”,初步感受“道德实践”的重要性。
2、进行与“启示”相关的小练笔。
3、积累描写“月夜”的语句,体会环境描写的好处。
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父亲的话,读懂作者从钓鱼中得到的“启示”,初步感受“道德实践”的重要性。
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父亲的话,读懂作者从钓鱼中得到的“启示”,初步感受“道德实践”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