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理解古诗意思,通过反复诵读,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表达自己的理解体会。
3.揣摩表达方法,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是通过“明月”等景物传达出来的。
重点: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以及是怎样怎样借助明月寄寓思乡之情表达爱国之志。
难点:体会“绿”在表达中的作用。
1.检查学习情况
(1)诵读古诗: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泊船瓜洲》,读准了字音,弄清了意思,提出了许多问题,我们先来吟诵一下这首诗,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指名,全体朗诵古诗。
(3)解释诗意:请你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本诗的意思。
2.借问题过渡:上节课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深入体会故事的含义,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吧。
1.课外知识补充知道“近”。
(1)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那谁对作者有所了解为大家介绍介绍王安石的家乡在哪?
(3)——————————————————————
2.小组探究,悟“远近”。
在你们眼里身在瓜州的王安石离家近还是远?你们又是从文中的哪些描写得知的呢?请小组进行讨论,进行汇报,发表见解。
3.交流研讨理解“近”。
(1)讨论:
预设:远,隔着好几座山当然远。——交通工具不发达....
近:一水之隔,几重山的距离当然近。
你能通过朗诵把这种近的感觉读出来么?
(2)教师介绍资料帮助理解远近:
瓜州到汴京有660多千米,瓜州到钟山只有60多千米,听了老师的介绍,你觉得身在瓜州的王安石离家是远还是近?
4.指导朗读,读出“近”。
你能否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瓜州到汴京的距离?(千里迢迢、千里之遥、千山万水)那瓜州到钟山呢?(咫尺天涯、近在咫尺、一拳之隔)我们能从诗中的字里行间体会出诗人的这份思乡心切之情,真好,但如果我们能有感情的的朗读,把他读出来就更好了!
5.再次朗读,深入理解“近”。
(1)介绍背景,升华情感
同学们,也许你们还不知道南京这个地方与王安石有着怎样割舍不断的情感吧?
王安石的青年时代是在南京度过的,他曾三次担任南京知府,父母去世后曾在这里两度守孝,两次辞官以后,也都居住在南京这个地方,可以说,曾经的诗人在这里寒窗苦读并树立了远大的志向,在这里授徒讲学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著作,也曾在这里大刀阔斧的改革,为百姓带来了希望。这份深厚的感情怎能忘怀,思乡之情便如泉水般奔涌而出,不禁脱口而出“京口——”
(2)提问:对于王安石来说,南京仅仅只是一个居住之地么?
不是,是他的第二故乡,充满了回忆,挥洒青春与汗水的地方,更是遭遇挫折后的疗伤之地,
1.老师补充介绍王安石及王安石变法。
思念的家乡近在咫尺,但是王安石为什么不回家?,是不想回么?是不愿回么?还是...?(不能)有家不能回,正因如此,王安石在表达自己内心复杂情感之时,想之又想,思之又思,斟酌字句,甚至单单一个“绿”字换了十几次之多。
2. 理解“绿”的深层含义
他为什么不能回家?(引导学生理解王安石的理想与抱负)
(预设:第二次出任宰相他又有什么理想和抱负呢?)
在王安石心中,这个“绿”字只是表达春风拂过的景象吗?
对!因为他心中有抱负,有国家,有人民,看着春风吹绿了家乡的大地,他又想在政坛上做些什么呢?他想把改革的春风带到整个神州大地,他也想化作一缕春风吹绿整个北宋的政坛,让大宋的王朝繁荣昌盛!
(预设:(1)质疑出现了出现了”绿“和”春风“的引申含义则正常处理问题。(2)如没提出相关问题由教师引导理解,可由教师反复读读作为示范,提出问题”这一句只是写景色么?那是指什么呢?)
3.咏诗抒情,表达出对诗歌的理解。(引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静静的夜里,王安石孤独地站在瓜洲渡口,面对长江,他想到近在眼前的家乡,年迈的母亲是否康健,妻儿是否安睡,情不能自已,只得对着春风道“——”
(2)他心系着国家,胸怀大志,多想化作一缕春风,为这行将就木的北宋王朝带来一丝绿色,不禁脱口而出”————”
(3)月明之夜,诗人独立瓜洲古渡;对故乡依依难舍,前路坎坷、百感交集复杂的心情难以言说,只能对着明月叹道“京口瓜州——”
4、总结,梳理问题。
黑板上的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么?这个问题是你提出来的,你现在可以解答了么?
1.体会“明月”在表达上的作用
预设(1):学生提出“明月”的问题
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皓月当空,使人愁绪万千,于是便借明月来抒发或喜或愁的请安,写下了多少广为流传的经典。
预设(2):如果没有提出和明月相关的问题:
《秋思》通过写了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秋思通过写信“行人临发由开封”这一件事情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借事抒情,而这首古诗有事如何抒情的呢?写了哪些景物呢?为什么诗人要借月抒情呢?(引入预设(1))
2.拓展阅读,体会月的作用
李白坐在床前心念家乡,吟诵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在白露时节想到了在战乱中离散的兄弟不由吟诵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张九龄思乡难免,只能寄愁心与明月,感叹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建在中秋之夜与朋友相聚,不禁有想到远方的亲人感慨万千,把酒问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李煜独上西楼,遥想故国已成镜花水月,自己不知何时才能回到家乡,凭栏唱道“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我们更不能忘了,在哪个夜晚,王安石独立瓜州渡口,望着那茫茫江水,皎皎明月,思绪万千,吟诵出一首千古传唱的《泊船瓜洲》
1.把这首古诗背诵并默写下来。
2.收集并积累与明月相关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