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钓鱼的启示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理解“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以及父亲让“我”把鲈鱼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联系实际,受到“要遵守规章制度,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过对“我”和父亲言行的朗读感悟,体会“我”和父亲的心理活动,尤其要体会“我”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1、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我”钓鱼鲈鱼和放回鲈鱼的心情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我”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1、讲故事,导入新课:这个中国留学生到底缺的是什么?让我们到《钓鱼的启示》这篇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2、板书课题 13、钓鱼的启示
1、回顾品读1-3自然段。
①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让我们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② 课文首先记叙了什么?(我和父亲去钓鱼的经过)
③ “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这时,我和爸爸的心情怎样?
师:哪些语句的描写表现出来的?谁来读一读。
读书评价:我们读书讲究声情并茂,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了一种怎样的语气?那从他的表情中看出得意的神情了吗?你们想不想读。
字幕出示:学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多漂亮的一条大鲈鱼啊!
2、品读4-9自然段。
师:同学们,如果当父亲好不容易钓上来一条这么漂亮的大鲈鱼,你正在沾沾自喜、洋洋得意的时候,有人却要你把鱼放掉,你的心情会怎样?
师:课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我”在放鱼的过程中心情和行为和变化?下面我们分角色、分小组朗读课文的4-9自然段,读完再讨论勾画出相关的词句。
师:哪个小组能勇敢地站上台来分角色读读这部分内容。
读书评价:他们的表现怎样?
师:是啊!读书要声情并茂,以情带声,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细细地品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只有深刻地读,带着你的理解细细品读,你才能读出其中的意味。
字幕出示:
① 师引读第一句。问: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从哪个字体会到的?
② 师范读第二句,学生再齐读。问: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指名读、齐读。
③ 爸爸是怎样回答他的呢?齐读第三句,父亲的表情怎样?
④ 接着“我”表现出怎样的情绪?读第四句。
问: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师:是啊!父亲的做法让他很不理解,他大声地跟父亲争辩,甚至哭出了声,近乎是歇斯底里,再读第四句。
⑤ 这时我抬头看了一下,因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引读第五句。
问:你从这段话中读出了作者怎样复杂的心理呢?再读
⑥ 师引读:“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我只有——,齐读第五句。
师:下面,让我们带着这种由急切而大声争辩,以至于哭出声再又到乞求,最终只能依依不舍地放弃,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来朗读这些句子,细细品味作者情感的变化。注意声情并茂。
⑦ 学生齐读该部分内容。
⑧ 师:“爸爸!为什么?”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难道他不喜欢这条大鲈鱼吗?从哪个字眼可以看出?(盯)那父亲为什么要我“忍痛割爱”呢?你赞同父亲的做法吗?谈谈你的看法。
⑨ 师小结:作者从钓鱼这件事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出示字幕、齐读。
师:“是”与“非”你能换一组近义词吗?
在钓鱼的过程中,怎样做是对?怎样做是错呢?
你能不能把这句话添加几组关联词,补充一下说得更具体?
字幕出示,练习说话。
师:说得很好!但是,孩子们,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字幕,齐读。
问:这诱惑人的“鱼”是指什么?
师:包括那些暂时能给自己带来的一点方便、一点利益、一点好处的人或事物。那课文中讲述的什么就是那巨大的诱惑呢?在你的成长过程当中,遇到过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的“鱼”吗?说说
师:是啊!生活到处都有那诱惑的“鱼”,可不管那“鱼”有多么巨大的诱惑力,我们一定都必须要有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师:老师送给你们几句名言警句吧!
出示字幕:名人名言
师:回到我们讲述的中国留学生的故事上来,他之所以找不到工作,是因为什么?对,他缺的是诚信,是道德。板书:道德
师:道德具体包括哪些方面呢?
学完这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下面我们有感而发,写一句简短的话抒发你的体会,写出你的启示。
结课:孩子们,你们这些精辟的语言就给今天的这堂课做了一个最好的总结。最后,老师把这几句话送给你们。师生齐读——出示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