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窃读记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
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学习作者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1、快速浏览全文,回忆这篇文章讲了什么?哪些段落在描写窃读呢?
2、文中有句话概括了她窃读的滋味,还记得吗?齐读。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去体会作者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身临其境,去感受她“窃读”的滋味。
默读画批,品味窃读滋味
(一)、*自学提示:
1、默读2-9自然段,画出描写林海音窃读的语句。
2、简单写出自己感受。
3、有感情的读读你画的句子。
过渡:让我们静静阅读,细细品味小海音是怎样窃读的?
(二)、*反馈交流、重点引导:
1、(品味动词)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挤过去。哟,把短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预设1:
学生只找准句子,不能找准动词,师点拨:这部分描写很有画面感,你是通过哪些词语感受到的呢?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2:
能够抓住动词体会,感受到“我”读书的急切心情。
“踮”窃读时的小心翼翼,“挤”窃读时的迫不及待。
自由读、表演读
演得活灵活现,读得绘声绘色, 有了这些细致的动作描写,文章更有了画面感,也让我们透过这些动作,看到了一个渴望读书的小女孩。
2、(品味比喻)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将渴望读书的“我”比作一匹饥饿的狼,为什么这么比喻?
还记得“贪婪”是什么意思吗?带入句中怎么理解?
还有哪些窃读的场面在你的脑海中?
3、(品味用词)
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会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
①哪个词用得好?
“隐藏”:不被发现,为了能够看书,实属不易。
“贴”紧紧地挨着,好像是一家人,不会被哄走,为了看书想尽办法。
看,作者的语言文字用得如此准确、精妙!能再读读吗?
小海音为什么会如此费尽周折的隐藏自己?你能理解她的心情吗?
在林海音的原著中写了这么一段话:(出示资料)
但和我的同时抵达的,还有一双巨掌,十个手指大大地分开来,压住了那本书的整个:“你到底买不买?”
声音不算小,惊动了其他顾客,他们全部回过头来,面向着我。我像一个被捉到的小偷,羞惭而尴尬,涨红了脸。我抬起头,难堪地望着他——那书店的老板,他威风凛凛地俯视着我。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用几乎要哭出来的声音,悲愤地反抗了一句:“看看都不行吗?”其实我的声音是多么软弱无力!
在众目睽睽下,我几乎是狼狈地跨出了店门,脚跟后面紧跟着的是老板的冷笑:“不是一回了!那口气对我还算是宽容的,仿佛我是一个不可以再原谅的惯贼。但我是偷窃了什么吗?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
④这窃读的滋味是---齐读
快乐什么?又惧怕什么呢?
4、( 品味心理)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的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的喊着:“大些!再大些!”
抓心理描写体会小海音心情
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让你感受到什么?你能试着再读读吗?
多好的句子啊,正是这截然相反的描写将一个想尽一切办法读书的孩子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一起读读。
③对读:师读旁白,生读心理描写。
生动的心理描写更突出了窃读的不易和“我”对书的喜爱。
在窃读的经历中,我害怕被书店的老板发现,生接读:( );我喜欢到顾客多的书店,生接读:( );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生接读:( )。
这窃读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为什么作者在一次窃读的经历中还要写上这一幅幅场景呢?
看来,这窃读的经历在林海音的阅读童年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难怪她对窃读有这么深的感受!那滋味还记得吗?引读:我很快乐……)
这窃读的滋味就是这样被生动的描写了出来,为了读书,林海音所受到的种种境遇,那份艰辛只有爱书的人才能承受,那份快乐也只有爱书的人才能体会。
三、体会句义,感悟人生哲理
1.在读书的道路上,我牢牢记住了国文老师的一句话:(出示句子)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2.齐读。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小组讨论)
点拨: “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成长,“读书长大”指的是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一个人只有多读书,知识与智慧才能不断增长,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的人。
四、课上练笔,力争学以致用
林海音就是在读书中成长起来的一位著名作家。富老师知道你们也特别爱读书,我也爱看书,最近我在看林海音的其他作品,其中有篇文章叫《爸爸的花椒糖》特别有意思。一天妈妈出门后打回电话,说是正在煮着的番茄牛肉汤忘了放盐,不放心我,便把放盐的任务交给了爸爸,结果……想知道这后面发生了什么吗?特想给你们讲,可时间不够了,下次再讲吧。(在激起学生听故事兴趣时,戛然而止。)
看给你们急的,你们这么着急,心里在想些什么呢?能描写出来吗?写得好的老师奖励她先来阅读这篇文章。
小练笔:
上课时,富老师为我们娓娓动听的讲述了林海音的另一篇文章---《爸爸的花椒糖》,我( );正当我听得津津有味,却要下课了,老师戛然而止,我 ( )。
点评:看来刚才的学习你们是非常有收获的,大家能够通过生动的心理描写呈现你们的内心世界,体现出你对阅读的热爱。
五、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
《窃读记》让我们认识了林海音,因为从小就有这样丰厚的阅读积淀,长大了的林海音主编、创办好几份颇具影响力的报刊杂志,业余还进行孜孜不倦的个人创作。她的创作是丰厚的,同学们课后可以读一读,让书香伴我们成长,让我们也成为快乐的读书人吧!
1、大本第2页。
2、有兴趣的同学可找来《窃读记》原文进行对比阅读。
3、推荐阅读:《爸爸的花椒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