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慈母情深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认识三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4.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学生现在的生活条件过于优越,很难从心里深入体会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穷人生活的艰辛,也就难以深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情感。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今天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聊几个话题,你们愿意吗?
2.板书话题关键字“一元五角”、“穷”、“要钱”
3.师分别问:
(1)如果你有一元五角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2)在你看来,怎样的家庭才算贫穷呢?
(3)你最多要过多少钱?最少要过多少钱?你用它们都买了什么?
4.板书课题:18.慈母情( )叫学生补充课题,并比较朗读。
(设计意图:学生现在的生活条件过于优越,很难从心里深入体会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穷人生活的艰辛,也就难以理解作品中的人物情感。这样安排是为了让学生从潜意识里把现在和作者当时的生活环境进行对比,自然形成反差,加深印象。)
二、制定目标,检查预习。
1.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根据以往学习课文的经验和对这篇课文的认识,你觉得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会什么,帮老师制定一个“学习目标”好吗?
2.学生回答,拣重点目标出示。
3.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读准字音并组词,然后默写。
(2)结合句子理解词语意思,并造句。
(3)多音字组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抓住关键词句,分别体悟课文中“母亲对儿子”和“儿子对母亲”的情感。
(一)母亲对儿子:《青年近卫军》
1.自读课文,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或句子,并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重点片段师生共同完成分析、朗读、品读。如:体会“七八十台缝纫机……”片段中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 “背直起来了……”片段中的三个“我的母亲” 要分别读出惊讶质疑、确定、辛酸;感受“母亲说完,立刻……”片段中四个“立刻”的争分夺秒等等。
(二)儿子对母亲:“鼻子一酸……”
1.铺垫:当儿子把钱要到手后,他高兴吗?为什么?那他的心情怎么样呢?
2.“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课文中都有哪些地方让“我”鼻子一酸?
(三)母亲用自己朴实的爱教育了儿子,那么这种爱有没有成效呢?让我们共同认识一下长大后的作者——梁晓声。出示“作者介绍”,了解他的成就。
(设计意图:理解“我”家境的贫寒;体会母亲挣钱的艰辛;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领悟母爱的无私、伟大。)
五、归纳写作方法。
1.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等表现人物情感。
2.采用对比、烘托的手法丰富人物形象。如:别的母亲和母亲对孩子买闲书的态度的天壤之别;用同样的钱买罐头和买书母亲的不同态度等。
六、拓展延伸。
1.谈谈日常生活中,母亲对自己关爱的小事。
2.配乐朗读课后“阅读链接”——《纸船——寄母亲》
3.如果要把这篇课文排成课本剧,你想选哪个片段作为镜头,为什么?
七、课堂总结。
八、布置作业。
1.抄一抄:摘抄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
2.写一写:运用写作方法选择一件事来表现母亲对你的爱。
3.做一做:为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儿,如洗一次脚、揉揉肩或捶捶背等。
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母亲对儿子:《青年近卫军》——艰辛、无私、伟大
儿子对母亲:鼻子一酸 ——感激、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