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慈母情深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中感受母爱情深,亲情无价。
2、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德育就是“育德”。 “育德”就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学生来说,道德品质素养的培养永远比技能素质的掌握更为重要。然而,现实中,很多孩子只知道索取,不会回报,不体贴父母,家人和朋友。所以语文课的德育“生命活力”要展现出来,并且要有实效。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难点:了解环境和人物描写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中所起的作用
一、导言: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信息,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出示马哈鱼图片),在生活中,你们一定要认识一种鱼,它叫大马哈鱼,这种鱼产卵后,母马哈鱼不会离开,而是守在一边,孵化出来的小鱼不能觅食,只能靠吃母亲的肉长大, 母亲先是含情脉脉的望着幼鱼,忍着剧痛,任凭小鱼撕咬滚来滚去,江面全是暗红色的血,这血腥的味道更促使了幼鱼疯狂进攻。口下毫不留情。小鱼长大了,母鱼却只剩下一堆骨架轰然沉入水底。这种鱼叫做“母爱之鱼”,它无声的诠释着这世界上伟大的爱——母爱。那么今天的课文将表达怎样的母爱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梁晓声的《慈母情深》。
二、品读
(一)请大家齐读课题一次,带着感情再读一次,再饱含深情的读一次!慈母的情到底有多深?慈母的情为什么这么深?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并概括完成填空练习。
我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一元五角)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给我,立刻又陷入(忙碌),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2、指名核对填空
3、学生解释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
4、正音:龟裂(出图片)
师:你见过谁的手是龟裂的?
生:奶奶的手、爸爸的手……
师:为什么他们的手会这样?
生:干粗活,重活、生活艰苦……
师:“一元五角”现在你能买到什么?而在当时,对于作者来说是多么难得!(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每月工资仅有27元,每天我们只能吃着榆树钱和玉米面做成的糊和咸菜来勉强维持生活。母亲加班,我们就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月见不到母亲……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从不舍得花5分钱乘车,父亲一块臭豆腐要省着来吃3顿。这一元五角是我们全家几天的生活费。)母亲从来没有一次性给过我这么多钱,现在我能买到让我失魂落魄的书,我本应该高兴啊!可是为什么我却高兴不去来而却鼻子一酸呢?鼻子一酸是什么感觉?
生1:想哭
生2:伤心
(二)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找到让我鼻子一酸的几处原因?用波浪线画出。(教师巡回观察,寻找自己需要的答案。)
师:母亲给了我买书的钱,我应该怎么样呀?我应该高兴,可是为什么我却鼻子一酸呢?谁找到原因了?
出示原因一: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读。 2、哪个词重点?3、什么意思?“欲”什么意思?
4、想想应该怎么读?
师:“震耳欲聋”你会怎么想?(难受;烦躁;一刻读停不下来……)把你们的感受送到字里行间去。读……
师:你们一刻都停不下来,而母亲停止过吗?(生答:没有)找出依据?
生:大声的说话;大声的喊母亲;……
师:“大声喊”告诉我们,噪音消失了吗?
师引读:“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继续找。
生回答:争分夺秒;多的感叹号;母亲大声的问;旁边的人大声喊;大声的说。共6个地方提醒我们这噪音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师:我进去了,噪声没有停止过,再次读:七八十台缝纫…… 而这只是今天这一刻,
师:昨天母亲是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工作呢?读:七八十台缝纫…
师:明天母亲又将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工作呢?读:七八十台缝纫……
师:去年母亲是在怎么样的环境中工作的?读:七八十台缝纫……
师:孩子们,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你会有什么滋味?
生:难受; 心酸;感动……
师:这是一份酸楚的感动。这么多的感受,我的鼻子怎么不会一酸呢?
师:还有那些地方,那些文字让我鼻子一酸?生回答
出示原因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我的母亲……
师:这句话有什么特别的吗?
生1:里面连续用了三个我的母亲。
生2:这句话是反过来说的。
师:那正常怎么说?
生: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
师:对比着读,比较两句,第一句有什么感觉?
生:强调; 感情深; 奇怪(表扬,有一双慧眼)。
师:这句话就像电影中的慢镜头。让学生读——慢读。
师:作者这么慢是让你们仔仔细细的看看母亲的脸。
让学生闭上眼睛,师有感情朗读(配音乐读背的部分)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一个瘦弱的背,疲惫的背,一个饱经风霜的母亲的背。
师:在我的记忆里,母亲的背不是这样的?是怎么样的?
生:挺拔的;健康的……
师:闭上眼睛,继续看,(教师配乐读脸的部分)睁开眼,师问:你们看到母亲怎么样的脸?
生:布满汗珠的脸;疲惫不堪的脸……
师:孩子们,这不是我母亲的脸,在我的印象中,我母亲的脸应该是怎么样的?
生:光彩照人;光洁鲜亮……
师:闭上眼睛,(配乐师读眼睛部分)师问:孩子们,你们看到了母亲怎么样的眼睛?
生:无情的眼;充满血丝的眼……
师:孩子们,这不是我印象中母亲的眼,我母亲的眼应该是?
生:炯炯有神;水灵灵……
师:然而这样的脸,这样的背,这样的眼我再也没有看到了,却看到了,读(这段话)(先师读我的母亲,生读其他;再调换,生读我的母亲,)
师:作为儿子,不禁要问:母亲呀,你那挺拔的背,炯炯有神的眼,光彩照人的脸到哪里去了?
生1:被繁忙的工作夺去了。
生2:被我们吃掉了。
师:看到母亲这样,你作为儿子,怎么能不鼻子一酸?再读。
师:为了表达慈母情深,还有哪里,令我鼻子一酸?生答
出示原因三: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师:刚才我们用的是慢镜头,现在我们来用快镜头。请一位同学来读。
师:好,很好,一口气读完了,为什么呀?
生:因为母亲工作很忙碌。
师:所以我们要用快镜头来读,齐读——再请一生读。
师:这里用了四个“立刻” ,是什么意思?给它找个近义词。
师:作者为什么要用四个“立刻”。
生:母亲工作节奏快。
师:再读,体会一种什么感觉?什么气势?
生1:抓住一切时间工作,挣钱!
生2:一个比一个重复,一个比一个感情更深!
师:这是叠加,是快速、加倍的工作,来挣钱!为什么不伸懒腰?不喘气?不休息?
生:为了我们兄弟姐妹的生活、读书!
师:母亲,你已经干不动了,为什么还要拼着老命工作?请大家带着感情齐读!
师:母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那样辛苦的挣钱,而当我向母亲亲是怎么说?怎么做?
出示原因四: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师:哪个字最重要?对是“塞”母亲是怎么样的“塞”?
生1:迫不及待的塞,
师:用上去读“迫不及待的塞”,
生2:毫不犹豫的塞。
师:用上去读“毫不犹豫的塞”,
生3:不假思索的塞。
师:用上去读“不假思索的塞”,
师:是啊,母亲是想让我多看书,这哪里是钱呀,是……
生:是爱
生:是希望
生:是心血
生:是汗水
生:是劳累
生:是生命
生:是亲情
……
师:这一切的一切,汇成了四个字——“慈母情深”,孩子们,这就是我第一次发现母亲的伟大,我的鼻子一酸,跑了出去,我哪里是攥着钱,分明是攥着母亲的(爱、希望、心血、汗水、生命、情)。攥着母亲的博大情深。
三、练笔:
此时此刻,攥着那一元五角钱,攥着母亲的疲惫,攥着母亲的辛苦,攥着母亲的希望跑了出去,在心里“我”一遍又一遍的对母亲说……(配背景音乐到写作结束)
(要求:请大家把想说的写下来,可以写“我”内心的愧疚、内心的觉醒、内心的幸福......)
学生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写。品读交流。
三、拓展:
师:是啊!孩子们你们长大了,就在那一天,作者梁晓声也长大了,他拿着那一元五角没有买书而却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却又凑足一元五角让他买书。在母亲的支持下作者成功的走上文学道路:1979年九月于《新港》杂志发表第一篇小说。他的代表作有:《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父亲》、《母亲》等作品。
四、 小结:
到这里,老师还有一个信息要告诉大家:乌鳢鱼产子后便双目失明,无法寻食而忍饥受饿,孵化出来的千百条小鱼天生灵性,不忍母亲饿死,便一条条主动游到母亲的嘴里供母鱼充饥。母鱼活过来了,可子女的存活量却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它们为了母亲献出了自己年幼的生命。这种鱼被称为“孝子之鱼”。
正是这种爱让我们震撼,那是慈母的爱;正是这种情让我们泪流满面,那是慈母的情。慈母情深深几许,慈母情深深似海。让我们饱含深情的、恭恭敬敬的再读三遍课题:慈母情深——慈母情深——慈母情深 !
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慈 ﹏ ﹏﹏ ﹏ 深
母 ﹏ ﹏﹏ 如
情 ﹏ ﹏﹏ 大
深 ﹏ ﹏ ﹏ 海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语言浅显易懂。我以情感的教学为主线,以个性的悟读为手段,让学生穿梭在语言文字中尽情地读,读出了意,读出了情,读出了语文的韵味,也体会到慈母的深情。让学生在读中再现情境,在读中体会感情。不是单一空白的读,而是一种盘旋环绕,回复上升的读。 在这节课上我的引导起了重大作用,尤其是对“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这段话的引导,你看到母亲的背是怎样的背?在你的记忆当中,母亲的背是怎样的?转过身来,你看到的是一张怎样的脸?母亲曾经有一张怎样的脸?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看到的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在我的记忆中,母亲的眼睛是怎样的?这样的引导如细雨滋润般的熏陶,让学生发自内心的领悟和感动,学生情动而辞发,受到感染并与作者梁晓声产生共鸣,对自己母亲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
语文课堂上学生动口又动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地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地提高。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主动性,既强化综合训练,又促进学生读、写、思的有机结合。但是在书写文本的指导上十分欠缺,我对文本的解读能力,是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文化底蕴的缺乏。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广采博取,不断丰富、提高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更具艺术性。本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说自己的情感投入得还不够,对本文中写法的指导还不够。评价的语言不是很丰富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