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珍珠鸟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
3.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
4.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一.交流感情,营造气氛(课前三分钟)
音乐响起。用“真好!”聊天
师:真好!老师看到同学们个个目光炯炯有神,做好了上课的充分准备。真好!我又看见xx甜美的笑容,xx端正的坐姿。来,像老师这样用“真好!” 说一句话。……
【教学意图:以文中的短句为切入点进行聊天,既有效引导学生练习口头表达,又起到振作学生精神的作用,让师生之间亲近的情意洋溢于课的初始。】
二.检查预习,读准字音
1.读题:
真好!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优美的散文《珍珠鸟》,读题,读出喜欢
2.学习生字词 出示课件
老师想看看同学们预习时生字词学得怎样? 来,看屏幕:
要求:
①.以上词语多读几遍。②.在字音和字形方面你发现了它们有哪些特点?
茏 lóng 框kuàng 要读准后鼻音;雏儿和球儿都是儿化音。第三排的眼睑、眸子、瞅瞅都与眼睛有关,部首都是“目”字旁;第四排的字都有“口”字旁;
3.预习后,大家一定都觉得这只珍珠鸟是多么讨人喜欢呀!你发现了吗?作者多次描写鸟的外形。来,开火车,一人读一处描写珍珠鸟外形的词语或句子,后面的同学不要重复前面同学的发言。
4.领悟写法:课件 作者描写珍珠鸟的外形没有集中在一个段落里,而是——分散在全文。多么善于学习的孩子。嗯,真好!同学们是不是学会了,以后我们描写一种动物的外形可以——分散在全文,与其他方面的描写相结合。
【教学意图:在对课文的通读中,关于描写动物外形的写法就悄然渗透了。这也为后面的练笔环节做了美好的铺垫——学生的现场练笔中,已经有不少孩子自然而然地将对珍珠鸟的外形描写与鸟儿的动作,及作者对鸟儿的爱妥帖地结合起来了。】
三.直奔中心,提纲契领
1.与这只可爱的珍珠鸟朝夕相伴的日子里,作者产生了美妙的感受,他用一句话表达出来。请同学们快速地默读课文,用“=”画出这句话。
2.生回答后。老师板书这句话。
【教学意图:这个环节是为了达成“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这个教学目标。】
四.进入“美好的境界”
1.以13段为例练习朗读:那么,信赖创造了怎样美好的境界呢?我们读课文,除了读文字,还要关注插图这个重要的资源。
①老师范背:
看,课件插图 文中第几自然段体现了图的意思?(13)
肩膀上停着一只可爱的鸟儿,这样的境界多么让人羡慕呀!我给大家背背这段吧。(有意漏背“居然”“竟”“轻轻” )
评价老师的背诵 课件出示13段(提示:不要因为我是老师,就只说优点哦。引导学生说出老师漏的词语。)
【教学意图:评价,不仅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习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还为了帮助孩子们透过对关键词语的理解很快地走进人鸟相亲那“美好的境界”;更为了有效地指导学生遣词造句的技能。】
②体会文字:
这三个词能漏吗?为什么?“居然”和“竟”说明珍珠鸟现在已经完全不怕人了,这是作者没料到的,这是多么让人惊喜的事儿;“轻轻”说明作者太爱鸟儿了,不忍心惊动它。请学生范读这三句话。
③生配乐朗读:
入情入境地朗读,这是学好语文的好办法。来,一起美美地读这一段。课件
④给插图起名。
【教学意图:自此,由图到文字,再回到图,在这个轮回中,学生不仅理解了文字,练习了朗读,也渐渐进入到人鸟相亲相依的“美好的境界”。为后面的自学铺好了路。】
2.自学一:还有哪些段落也描绘了人鸟相亲相依的“美好的境界”?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用“√”标出段落。
①回答:只要说出第几段。(10.11.12)
②练习朗读:你最喜欢哪一段,就美美地练习朗读那一段;再把那一段主要写什么归纳在段落旁边。
③ 指名读一段,并说段意。
3.学习写法:以第10段为例内化写法。
哪个段落描写珍珠鸟第一次陪伴作者写作?(第十段)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课件
①这一段只写珍珠鸟吗?有一短句写了作者的态度“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
②既写鸟又写自己,作者是怎样做到有条理呢?用了表示顺序的词:“先……然后……再……”
那么,作者描写了鸟的哪些方面呢?静静看看,你一定会有新发现的。
③动词:落、挨近、蹦、俯下头、喝茶、偏过脸、瞧瞧 、跑、绕、蹦来蹦去
④还有什么细小的发现?外形描写:小红爪子
⑤还用了象声词;
4.练笔:珍珠鸟那么信赖作者,除了陪伴作者写作,它还会在什么情况下出现?又会有怎样的表现?而作者会是什么态度呢?(吃饭时,看报纸时……)
①小结第十段写法:学习作者用上表示顺序的词语,不仅描写珍珠鸟的动作,还描写它的外形;除了写鸟,还写了自己的态度。
②看课件,练笔。
它胆子更大了,落在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以投影仪展示学生练笔;引导学生结合从第10段学到的方法,从优点开始点评,再提出不足之处。
【教学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追求文本内容和语言形式的整体迁移。
以“美好的境界”为教学突破口,感悟、朗读;以第10自然段为“例子”,梳理写法、动笔、点评……在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中,人鸟相亲那一幅幅“美好的境界” 活灵活现于师生的脑海中。在想象中,每一个学生“用语文”的能力或多或少都得到了训练。】
五.回扣主题
鸟儿完全融入了作者的生活,人鸟相亲相依是多么的美妙呀!难怪作者笔尖一动,写出这样的感受,读——课件出示中心句。反复读,读出滋味——鸟儿与我们朝夕相伴,亲密无间,多幸福呀!再读。
六.揭示“爱”与“信赖”的关系
1.看来珍珠鸟从怕人,到完全信赖作者,是因为——(作者喜爱它,百般呵护它。一个字,那就是,爱)板书:爱
2.自学二:哦,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这份关爱?(以下不为序,以学定教,简化这个步骤。)
①文章一开头就直接抒发了感情:“真好!”可见,他由衷地喜爱鸟儿。大家一起满心欢喜地读读第一段。
②学习鸟巢的描写
指名读;交流:珍珠鸟儿,在这样的家里,你感觉怎么样呀?(幸福,好像回到大自然……)
③点点滴滴都是爱哦!细心的你,还读出那些地方描写了作者爱鸟?提示:只读出描写作者爱鸟的语句就行。
“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不掀开叶片,不睁大好奇的眼”“不动声色地写” “手中的笔不觉停了” 作者对待珍珠鸟像妈妈照顾婴儿般细腻。
珍珠鸟从怕人到最后信赖我,是源于什么?(爱)
说话练习:
①用一个关联词将“爱”和“信赖”连成一句话。(因为我爱珍珠鸟,所以
它信赖我。)课件 读
②调换词序,意思不变。谁会?提示:之所以……(珍珠鸟之所以信赖我,是因为我爱它。)课件 读
③怎么爱?怎么信赖?比比看,谁能在“爱”和“信赖”前面加上词语再来说说?课件 读
七.拓展延伸
搜集,阅读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因信赖而创造出美好境界的故事。
【教学意图:一堂课的学习是有限的,激发学生持久的学习语文的兴趣才是正道,同时,让“爱护动物、善待生命” 的理念在课外阅读中生根发芽。】
珍珠鸟
板画 鸟 爱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亲近
怕人
这是一节非常值得年轻老师学习、借鉴的语文课。这节课呈现出的优点有不少,我重点讲两个方面:
在品读悟情中,享受意境美。
《珍珠鸟》是一篇非常精美的散文,美文要美读。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说:“对于写在纸上的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而朗读正是对课文语言及课文内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
林老师的朗读指导细腻无痕。最出彩的莫过于林老师范背文中第13段,老师有意漏背“居然”“竟”“轻轻”,让学生评价完老师的背诵;再提出两个问题:“这三个词能漏吗?为什么?” 当学生品味出“居然”和“竟”说明珍珠鸟现在已经完全不怕人了,这是作者没料到的,这是多么让人惊喜的事儿;“轻轻”说明作者太爱鸟儿了,不忍心惊动它后;再让学生配乐朗读。学生把冯骥才爷爷对小鸟的喜爱读得入情入境。通过揣摩品味,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个性化朗读中,让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逐步被打动,从而更深刻地感受到作品的意蕴。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一句话:“把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这样的朗读指导,无痕,但有效。妙!
二.在移情入境中,感受表达美。
语文课承载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不是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而是着重引导学生在阅读欣赏的过程中体会表达效果,发现表达规律,学习表达方法。”林老师潜心钻研教材,凭着自己敏锐的“语文的眼光”找准文本的补白处,设计了现场练笔:它胆子更大了,落在我的 。 有了先前在老师的引领下潜心会文,孩子们个个妙笔生花。 这个“写”的练习,立足文本,孩子们仍然沉浸在“人鸟相亲”的境界中,其乐融融;而又超越了文本。所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从文中所学到的东西,去触发,去从事一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这一点作法很值得老师们借鉴。
让每个孩子在母语的怀抱中,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生共长,应该是每个老师一生的功课。
光泽县教研室黄英琳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