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慈母情深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慈母情深》是一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感情真挚的文章,文章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刻画了一位辛苦、瘦弱、坚强、慈爱的母亲的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这篇文章 不唯美,不矫情,不浪漫,从最平淡的生活小事中信手拈来,用朴素而又平实的语言,写出一份人间挚情。
课文讲述的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故事,文中贫困的家庭生活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比较遥远而难以想象,但通过预习查资料并不难理解,应着重于理解母亲朴素而深沉的爱是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出来。
1.结合课文内容,自主学习文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提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的研读,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通过研读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1.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交流: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
1.欣赏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交流: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
1.读读词语,理解“攥”、“龟裂”的意思。
2.观察“龟裂的手”图片,说说感受。
1. 简介作者和背景:《母亲》是当代作家梁晓声的小说。小说中记叙了母亲在养育自己和弟弟妹妹过程中的20多个小故事。这些故事是20世纪60年代初的事。当时正值国家困难时期,大多数老百姓的生活都很贫穷。作者父亲在遥远的大西北工作,三年才回来一次。作者的母亲在一个街道小厂上班,她每天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梁米或大饼子,悄无声息地离开家,回家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了。母亲一个月的工资27元,平均每天0.9元。母亲和我们五兄妹6个人,主要就靠这点收入生活。刚才我们看到的图片,就是母亲因长期辛劳而龟裂的手。
2.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慈母情深》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请齐读课题。
3.说说课文大意。预习时,对这个“深”字有什么疑问吗?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抓住关键词用心品读,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2.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慈母情感。
交流。
A“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B、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C、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D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者。”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3.孩子们,母亲在我把这一元五角买了水果罐头之后又给我凑足了买书的钱,足见母亲对我的支持与深深的爱啊,而我同样感激着母亲,深深地爱着母亲,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后来又有了第二本,第三本,第三十本,再后来,我成为了作家。
1.学生自主体会文章表达方法。
2.教师引导明白文章表达方法。
课文以小见大,选择了一件日常生活中平凡的小事,抓住了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从而表现慈母情深。我们的生活平平淡淡,母爱却无处不在,请你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联系生活的细微处,写下母亲对你深深的爱和你对母亲的感激。
作业超市(任选一、二题):
a抄一抄:摘抄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
b读一读:梁晓声的小说《母亲》
C写一写:通过一件事来表现母亲对你的爱,注意动作和语言描写。
d做一做:为母亲洗一次脚或揉揉肩、捶捶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