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慈母情深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亲情无价。
2、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本文写于六十年代初,当时正是国家困难时期,“一元五毛钱”买一本书在当时是不容易的事情。学生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难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这是本文时代背景造成的学习难点。
学生在阅读中,通过课文内容能够体会到慈母的爱子之情,但对于蕴含在独特表达方式中的慈母的深情,则不容易发现。尤其是两句“变式”的外貌描写,更是将慈母形象凸显,需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善良、慈祥和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
教学难点:
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1.回顾精读课文导入
师:在上一节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学习中,我们感受到在灾难面前,父爱迸发了巨大的力量。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新课文。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1、检查词语
(1) 同学们已经预习课文,请大家打开书,在文中找到相应的成语。说说在文中什么意思。
(2)老师板书三个词语:脊背、疲惫、龟裂,读准字音。
2、概括内容
1、明确学习要求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该抓住导读提示进行自学。请大家齐读课前导读提示。导读提示要求我们先要关注文章的内容,然后再体会语言表达的特点。
2、学生自学
默读课文,用括号标出描写母亲外貌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母亲语言的句子。并简单批注。
(一)外貌描写感受母亲艰辛
1、朗读自己找的的句子。
2、自由读进行体会;全班交流。
3、关注表达特点。
师:这几句话中,有的句子表达很有特点,你们发现了吗?
4、为什么要这样写?小组讨论。
重点句1: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重点句2: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5、汇报交流;感情朗读。
(二)语言描写感受母亲慷慨
过渡:家庭如此困难,母亲又如此辛劳,当我伸手向母亲要钱买书时,母亲又有怎样的反应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母子对话吧。
1、指名分角色朗读。
2、结合重点词语体会。
师:对于要钱买书,哪一个词表明了母亲的态度。
3、联系课题发现
师:看着板书,对于文章是怎样表现母亲深情的,你们有没有什么新的更大的发现?
1、推荐阅读
师:慈母的深情,又何止这样一件小事。长大后成为著名作家的梁晓声,回忆儿时的经历,写下了一本书——《母亲》,里面记录了很多很多小事。老师发给大家一张资料,就是《母亲》这本书中的节选。
2、动笔写话
师:母亲离去时,梁晓声痛哭失声。在母亲的追悼会上,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请同学们拿起笔,会有哪些情景出现在他的脑海里里,让我们仿照文章的写法写一段话,表达我们对于慈母的追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