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慈母情深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数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唤起爱母情感。
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语文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唤起爱母情感。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母爱又是何等的细腻啊!今天让我们走进《慈母情深》和《学会看病》这两篇课文,去感受母爱的深沉与无私。
布置小组交流预习单第一部分:关于字音、词意、内容的概括。
教师提示: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动笔修改和完善自己的预学单,在互助中共同进步。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大屏幕出示以下词语:
失魂落魄、震耳欲聋、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毫无疑义、聊胜于无、龟裂、艰涩、拖沓
二十秒时间用自己的方法记住这十一个词语。
关闭屏幕,指名背说,同学间互相补充。
结合课文插图和相关语句理解按图索骥和聊胜于无两个词语的意思。
小结: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有很多,有些词需要有阅读的积累,了解其来源,比如成语;有些词语较难理解,除了查字典还要进一步联系上下来帮助准确理解。
交流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导记叙文的概括方法: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概括。
分工:左边的同学互相交流《慈母情深》这篇课文;右边的交流《学会看病》一课。
要求:每个人选择一处来交流,先读读句子再谈谈体会,大家要互相补充,组内同学尽量不重复,
各组学生按照预学单第二部分内容的方法指导进行交流,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教师指导全班进行交流。此环节让学生相互补充,充分表达各自的感受。
《慈母情深》预设点:
学生交流母子对话时,可以利用文中插图和背景资料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相机指导朗读。
指导文中两处反复的写法,并体会其作用。
《学会看病》预设点:
母亲的心理活动经历了怎样的过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结尾说的路线图你认为是什么?
出示预学单的对比阅读表:
内容
《慈母情深》
《学会看病》
命题
以中心命题
以事件命题
人物
( 勤劳、慈爱、通情达理)的母亲 、儿子
( 明智、尽责)的母亲 、儿子
中心
母爱
母爱
表达方法
通过记叙买书的事来表现母爱。侧重描写了母亲的外貌、语言,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深情。
通过记叙看病的事来表现母爱。侧重描写了母亲的语言、心理,表现了母亲内心的矛盾和爱子的真情。
小结:读者透过人物的语言便能直抵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文中人物同喜同悲,人物品质也自然流露,因此两篇文章都有对母亲大量的语言描写。但是仅语言描写是不足以表现人物丰富情感的,所描写的人物也不是丰富立体的,因此两篇文章还分别对外貌和心理做了细致的描写。你能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吗?
外貌描写:瘦弱的外貌展现了一位朴素勤劳、疲惫不堪的母亲。
心理描写:表现母亲犹豫、后悔、担心、自责的感情变化,这担忧和矛盾来得那样真实,爱子之情跃然纸上,这是其他描写方法无可替代的。
两篇文章通过对人物语言、外貌、心理等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深沉、宽广的母爱(板书),让我们为之深深地感动。课下,同学们还可以阅读颂扬母爱或感激母爱的文章,如《母亲的存折》、《那一刻,我理解了母爱》、《妈妈的心,是瓷器》等等,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看看这些文章又是怎样表现母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