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慈母情深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想象、联想的阅读策略感受慈母情深
2、初步掌握评价方法,引导学生尝试从描写方法、谋篇布局和内容的对比上评价文章
3、引导学生尝试转换人称改写文本,加深体会。
本课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组课文中的略读课文。课前导读中为我们提出了教学建议:阅读下面的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将认知过程维度分为6个层次: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通过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是在“理解”的层次上,还没有体现更高层次的知识维度。现今国际上的主要的三大阅读评价体系PISA、PIRLS、NAEP都非常重视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反思和评价的能力进行测评。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应该制定怎样的教学目标来指引教学,才能指向更高层次的知识维度,才能更大程度地让我们的学生具备这些国际阅读评价体系所考察的阅读能力呢?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把握不是难点。但是深入理解课文却还存在困难,需要老师教授阅读策略,为评价文章打好基础。如何引导学生评价课文,不仅需要老师通过“小锦囊”的有趣提示激发兴趣,打开思路,更需要小组合作探究,互帮互助,以达成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尝试从描写方法、谋篇布局和内容的对比上评价文章。
今天我们要学习这篇课文《慈母情深》(生齐读课文),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作品《母亲》当中的片段。观察标题,这个*代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还记得我们平时略读课文是怎么上的吗?学生汇报。老师板书:理解——欣赏——评价反思——创新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介绍作家和作品的出处,加深学生对《母亲》这部作品的印象,为后续的拓展阅读(读整本书)打下基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带着“自学任务”学文,更有目标性,让学生尝试运用方法自学课文。】
出示生字词:陷入、忙碌、攥着钱、数落、龟裂、失魂落魄、震耳欲聋
1、同桌互相检查读音
2、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3、解释“龟裂”
【设计意图: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做动作、看图片、读出音量等方法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1、启发:评价文章就好比评价一个人,前提是什么?——了解。板书:理解
2、出示任务: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思考完和同桌说一说。
(1)学生默读,概括主要内容。
(2)老师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板书:“我”想买书——要钱——买罐头——买到书
(3)学生根据脉络说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并通过文章脉络图(阅读策略的一种——图像化策略)来帮助学生梳理清文章的脉络,更好地概括主要内容。】
1、启发:通过概括主要内容,我们大概了解课文。可是要完成评价,我们还得走进课文,用心体会。来好好欣赏品味一下这篇文章。板书:欣赏
2、出示任务:默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展开想象。读完后合上书和同学描述、分享一下你头脑中感动的画面。板书:想象
3、学生汇报
老师相信这些感人的画面一定还在你的脑海里。合上书,谁来把你头脑中感动的画面描述出来。
4、引导深入想象。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从“龟裂的手指”中,你是否能想象得到母亲的这一卷揉的皱皱的毛票是怎么攒下来的吗?)
配乐补充资料
5、引导联想
这样一位为了自己的子女甘愿自己吃苦受累的妈妈会让你想起谁?或是想起什么事?
板书:联想
6、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想象和联想方法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要向我们表达的就是——慈母情深。
【设计意图:已有研究表明,阅读策略的运用对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前国际阅读界比较认同阅读策略包括:预测、连结、提问、联想、图像化、推论、找出重点、统整、监控理解等。通过“想象”引导学生聚焦文章中的情感强烈处,体会细节,加深感触。而通过“联想”的阅读策略则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激发共鸣,感同身受。】
启发:如此“慈母情深”,作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呢?刚才我们走进文本,现在我们要走出文本去评价反思这篇文章,这是我们五年级学生要具备的很重要的阅读素养。
我们一起来尝试评价一下。
1、出示任务,小组合作学习
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课文,思考后,可以和四人小组的同学讨论分享一下。
(1)学生尝试评价
(2)锦囊妙计:不同的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一篇文章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寻找锦囊妙计。
使用规则:每组两个锦囊。有困难时打开第一个锦囊。解决了第一个锦囊问题后才有资格打开第二个锦囊,并获得神秘礼物。
2、学生汇报
锦囊一:走进文章谋篇布局。
请观察文章的结构脉络图,为什么不是“想买书——买到书”这样一条直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老师小结:一波三折的谋篇布局不仅让文章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扣人心弦,而且更能凸显主题“慈母情深”。
板书:结构(一波三折)
锦囊二:请仔细观察课文里有没有内容上前后不一致,矛盾对比的地方?(例如:家里很穷,可是母亲却给我钱买书。)
小结:正是作者在内容上有意安排了那么多矛盾对比之处,才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慈母情深”。板书:内容(矛盾对比)
3、总结;通过刚才的评价,我们知道梁晓声正是通过细致的细节描写,精心的谋篇布局,强烈的矛盾对比把“慈母情深”写得如此感人。
【设计意图:《论语·述而》指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对如何评价无从下手时,老师则引导学生通过获取“小锦囊”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文本的形式(谋篇布局)和内容(矛盾对比)两方面的反思与评价。】
1、启发创新:可是,要表达慈母情深是不是只能用这种方式呢?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换一种方式来写呢?同学们预习过《学会看病》,有什么启发?
2、学生尝试以母亲的口吻改写这篇文章。
3、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人称转换,引导学生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不仅深化了对内容的理解,也尝试在结构上进行重构,培养创新思维。】
1、介绍梁晓声
2、总结方法
今天我们通过理解——欣赏——评价——创新,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篇课文,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打开阅读的大门,走进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