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钓鱼的启示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3、懂得从小接受严格教育的重要,并从中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提高抵制“鱼”的诱惑的能力。
本班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己的一些学习方法,个别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述能力,具有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未能积极参与课堂,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练笔的能力较差,朗读水平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有所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和互相学习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父亲没有商量余地地要“我”将鲈鱼放回湖中的理由,读懂“我”从钓鱼这件事中所获得的启示。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从这件事得到的启示,体会表达方法。
一、情境导入,细读课文。
三十四年前的那条最终被放归湖中的鲈鱼,此刻仿佛还浮现在我们眼前。多好的一条鲈鱼!多大的一条鲈鱼!十一岁的“我”不舍得放掉它!因为钓起这条鱼,是那么不容易!
1、请大家打开课文,找到“我”钓鱼的段落读一读,体会一下“我”钓鱼之不易,钓上鱼之后的得意!
①“我”好不容易钓到了一条诱人的大鲈鱼:
来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诱人的大鲈鱼:“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腮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②分别指导朗读相关句子,体会鲈鱼的来之不易和诱人。
③齐读第三自然段。
2、多诱惑人的鱼呀!我和父亲是多么兴奋、得意呀!可不久父亲却让我把这条鲈鱼放回湖里去。
请默读第4自然段,同桌说说这是为什么?
3、读5至8自然段,思考:11岁的我好不容易钓着了一条漂亮的大鲈鱼,父亲却要我放回湖里去,请你们讨论讨论:此时,我愿意放鱼吗放”?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请联系上下文,说出自己的理由。
①学生自读课文,找一找相关的语句。
②指名回答,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父亲是个遵守道德规范、遵守法律的人;“我”是不理解父亲的做法。)
③找到描写我心情的词语,一起来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④分角色读一读“我”和父亲的对话,加深体会。
4、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捞鲈鱼还有两个小时的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在父亲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到湖中。
齐读第9自然段,读出“我”放鱼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5、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沮丧的我,已经成为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我对父亲当年的举动有了新的理解。
① 出示:“我再也没有钓到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② 默读感悟:这里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他怎样选择?(一定选择正确的,这种选择一定是发自内心的,自觉地那样做,那是因为——课件出示: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学生齐读)
③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你是怎样做的?
④生活中,不光是文中的“我”,我们也不止一次地遇到过这样的诱惑人的鱼。我们都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怎么做是错误的。道理很简单,可是实践起来却是很难的。我们来看这句话。(课件显示: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实践起来却很难。)(齐读)
⑤指导学生写“诫”字和“践”字,并评价。
⑥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呢?(抽生答)这个“是”与“非”到底指什么,(板书:是 非)为什么实践起来很难呢?我们还是结合课文中钓鱼这件事来说说,好吗?钓鱼这件事,怎么做是“是”,怎么做是“非”?(抽生答)简单,把鱼留下就是错的,把鱼放了就是对的,也就是说放不放鲈鱼只是个简单的对与错、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做起来却是那样的艰难!。(板书:留下鱼 放回鱼)
⑦齐读“道德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二、拓展延伸,积累运用。
1、正因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我相信,这个故事也一定给大家带来了启示。请同学们结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对文中的作者或父亲说一句话。
2、我送给大家一句名言。(课件出示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没有人发觉的时候做些什么。”──孟德斯鸠)(齐读)
3、同学们,正确对待每一件小事吧,因为每一滴水都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每一件小事都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历练自己,你将成为有道德的人,必将走向成功!
板书设计:
13 钓鱼的启示
诱惑人的鱼:来之不易 大 漂亮 没人看见
得意 平静
急切 我————父亲 不容争辩
乞求 没有商量余地
依依不舍
道德实践
非(留下鱼) ———— 是(放回鱼)
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