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慈母情深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会读3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亲深沉的爱。
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初步具有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和一定的阅读赏析能力,因此在课堂上抓住重点词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深入探究体悟母亲对儿子的款款深情。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母亲深沉的爱。
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感恩的心》这首诗歌中曾经深情地朗诵过:“有一个词语最亲切,有一声呼唤最动听,有一个人最要感谢,有一个人最应感恩,她就是——妈妈。”是的,她就是妈妈,母亲,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母亲的爱不会惊天动地,也不能气壮山河。母爱的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有的淡淡若水,有的绵绵如溪,有的沉沉似海......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一起走近一位普通的母亲,去感受她那博大的慈母情怀。
2、引出课题。
3、齐读课题。
出示练习: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 )。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知道我想要一元五角钱买书,母亲用( )的手将钱塞给我,立刻又陷入了( ),我鼻子一酸,( )着钱跑了出去。
1、指名填空。
2、齐读。
3、同学们有过“鼻子一酸”的经历吗?“鼻子一酸”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4、再问一问同学们“失魂落魄”是什么意思?我向母亲要钱,母亲给了吗?我要多少钱?母亲少给了吗?母亲给钱时批评、责怪我了吗?我渴望得到《青年近卫军》到了失魂落魄的程度,按理说我现在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那我为什么不是高高兴兴,而是“鼻子一酸”呢?
1、出示学习要求:
自读课文,勾画出令“我”鼻子一酸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汇报交流:谁来把你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你的体会?
句子预设:
(一)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谈体会,带着自己的这种体会读。
(2)“震耳欲聋”“欲”是什么意思?“震耳欲聋”是什么意思?
(3)可是,我的母亲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这震耳欲聋的声音停止过吗?消失过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从书中找出证据。
①我大声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②母亲大声问:“你来干什么?”
③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道:“大姐,别给他!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
④接着又对着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⑤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4)同学们,如果是你身处这样的环境,你有什么反应?你会怎么办?
(5)从我进入母亲工作的地方到离开,只是短短的一会儿工夫,大家就受不了了,想捂住耳朵,想逃开了,而我的母亲她能离开吗?能捂住耳朵吗?能让这声音停下来吗?昨天我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明天我的母亲也只能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去年我的母亲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明年我的母亲也只能在怎样的环境下工作?后年呢?是啊,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整整十多年,我的母亲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她为什么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看到这些,怎能不让我鼻子一酸?
(6)小结:同学们,这就是母亲,即使这里的声音震耳欲聋,为了孩子,她依然工作着,慈母的情就深在这震耳欲聋的声音里。
(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谈体会,带着自己的这种体会读。
(2)压低声音轻读。
(3)作者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地呼唤“我的母亲”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想象上面的句子所展现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①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你看到的是母亲怎样的背?
②“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即使戴着口罩,你看到了母亲怎样的脸?
③“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你看到的是母亲一双怎样的眼?
(4)孩子们,在我们的印象中,母亲的背是怎样的?母亲是一张怎样的脸?母亲有一双怎样的眼睛?
(5)而此刻,我发现母亲曾经挺直的强健的背不见了,曾经年轻的丰满红润的脸不见了,曾经炯炯有神的水灵灵的眼睛不见了,为什么不见了?为谁劳累呢?这样瘦弱、憔悴、疲惫的母亲怎能不让我心痛,怎能不让我鼻子一酸? (带着理解和想象师生配合读)
(6)小结:所以作者在这里一次又一次地呼唤“我的母亲”,慈母的情就深在这疲惫不堪的眼睛里。
(三)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禄......
(1)谈体会,带着自己的这种体会读。
(2) 哪个词语带给你强烈的紧张感、忙碌感?立刻再立刻又立刻还立刻,母亲就是这样争分夺秒、拼命工作的,那么这个词儿能去掉吗?能换吗?(师生配合读)
(3)母亲如此忙碌,为什么不停下来喘口气儿,休息休息呢?为什么那么拼命地工作呢?
(4)不肯稍作休息,不肯喘口气儿,我的母亲,就是这样挣钱的,看到这样拼命工作的母亲,我的鼻子怎能不为之一酸?(齐读)
(5)小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母亲为了家人的生活,抓紧一分一秒,拼命工作着。母亲的情就深在这紧张、忙碌、枯燥、单调的劳作里。
【过渡】母亲的工作艰辛吗?挣钱容易吗?但是当我向母亲开口要钱买书时,她又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
(四)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母亲却已将钱塞到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这里面哪几个词语最能打动你?为什么?(皱皱的:攒了很长时间,舍不得花;挣钱不容易。龟裂:工作辛苦。)
(2)如此劳累,如此辛苦才挣到钱的母亲,是怎样把钱塞给我的?请你想象一下。(毫不犹豫、不假思索、果断、马上、立即……)
(3)“大声对那个女人说”说明什么?(母亲支持我读课外书,为我喜爱读课外书而感到骄傲。)
【补充:关于1元5角钱的价值——60年代,1元5角钱相当于一个人三四十天的生活费,对于我的家庭来说并不是一笔小钱,尽管如此,母亲还是毅然地拿出来支持我买课外书。】
(4)小结:慈母的情就深在这毫不犹豫地一塞里。
3、出示以上六组句子,回顾上面的画面,归纳小结:孩子们,母亲的工作环境如此恶劣,工作如此辛劳疲惫,挣钱那么不容易,但是我提出要钱买书这样奢侈的要求时,她却将钱毫不犹豫地塞给我,既而又争分夺秒投入了紧张的工作,看到眼前的景象,我心里什么滋味?(心疼母亲、愧疚、难过、酸辛)
所以,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齐读六组句子)
小结:孩子们,从这字里行间,我们无不感受到母亲的款款深情,慈母情深深几许?慈母情深深似海啊!这似海的深情中承载着一个字,那就是母亲对我深深的——爱。(板书)
再读课题:带着上面对课文的理解,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读课题。
【过渡】孩子们,文中的瘦弱的母亲,辛劳的母亲,贫寒的母亲,为了儿子的成长付出了让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承受着生活的重压而无怨无悔。其实,天下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1、小练笔:我口说我心
在我们脑海里常常会浮现出许多熟悉的画面:是谁,在我们早上起床时,已经备好了营养的早餐;是谁,在我们生病时,衣不解带,彻夜不眠;是谁,在我们受到伤害时,疼在心里,对我们百般抚慰;又是谁,在我们犯了错误时,包容一切,一如既往地疼爱我们呢?当然是我们的母亲。现在,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母亲的这份感情吧。
出示:母亲是( ) ,我是( ) 。
点评:同学们的语言真是真挚而富有诗意,老师都被深深感染了。
[过渡]老师从同学们的话语中读出了母亲的伟大无私、宽厚仁慈、温柔体贴......也读出了你们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母亲为了子女受苦受累、无怨无悔,那么为人子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母亲,自己的父母呢?(孝敬、尊重)
2、名言积累
孝敬父母自古以来就是中我们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学经典《增广贤文》中就讲道:
出示:(句一)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
请同学说说句意。(点拨: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小羊羔跪下吮吸乳汁,以感谢老羊的哺乳之恩;小乌鸦成年后反过来哺养老乌鸦,以报答养育之情。)动物尚且如此,作为万物灵长的人,我们更应该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孝敬自己的父母!
很多发达国家的人对中国的孝道称赞不已,著名的英国哲学家培根就说:
出示:(句二)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
——培根
点拨:读这句话时,同学们有什么样的感受?(自豪、骄傲;带着骄傲、自豪的心情齐读句子。)一个外国人对中国的孝道如此赞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做得更好!同学们有信心做得更好吗?老师也相信同学们会做得更好,中华民族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一定会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孝敬父母要付诸于实际行动,不能只是挂在嘴上,借用桓宽的一句话:
出示:(句三)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
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对父母的孝心!
(一)课堂总结 升华主题
最后,老师想用同学们在《感恩的心》这首诗歌中朗诵过的另外几句话作为本节课的结语:
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妈妈的手粗了,她把温暖的阳光给了我,
妈妈的腰弯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妈妈,您把爱给了我们,就把世界给了我们!
感谢普天下所有的母亲,祝福普天下所有的母亲!
(二)课堂延伸 布置作业
出示:
1、母亲的爱平凡而伟大,浸透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写一写《妈妈的故事》(片断)。
2、积累有关母爱的名言。
3、今天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