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正确读写诗中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
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画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诗已怀有一定的热情,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诗方法和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古诗。
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1、由《静夜思》激发兴趣,指出今天学习的又是一首思乡诗,引入新课。
2、呈现问题:学习古诗要完成哪些任务?
经学生自主讨论,教师归纳出三个学习任务:熟读、理解、背诵。
1、熟读。
师:我们先来完成第一个任务:熟读。
要求学生先自由读,再在小组内互相读,交流正音,后展示:学生个人读,小组读,全班齐读。(师巡查指导)
师:(充分朗读后)好,刚才小组学习时,有没有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
生:“泊船”的“泊”读“bo”,不读“po”。
生:“照”字应是翘舌音,我读成了平舌音,师小组的同学帮我改正的。
师:你来读一下这句。
生:(读)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老师我想读。
师:好,你来读。
(多名学生朗读古诗)
师:很好,语音准确。还有一个字要注意:“一水间”的“间”应读四声。哪个小组集体读一读?
(小组齐读诗句)
师:非常好!我看大家都想读了,那全班读一遍。(齐读)
师:看来我们第一个任务已经完成了,下面完成第二个任务:
2、理解
师:请同学们看课后注释自学,想每句什么意思,再连起来想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如有不会的,请打上问号。(学生按要求学习,老师巡查指导)
师:现在先请同学们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为什么不用“吹”而用“绿”呢?
生:“一水间”是什么意思?
生:“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还”是什么意思?
师:小组间合作交流学习、讨论同学们提出的不理解的问题。解决不了的可以离开座位找你认为最有水平的同学来解答。开始。
(生按要求合作学习、讨论,师巡视倾听、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自学的很认真,讨论的很热烈,很好!现在我要来考一考你们了。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再读一遍,边读边思考一个问题:你读了这首诗,知道了什么?开始。
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
师:知道些什么啊?
生: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句诗,知道作者非常地想回到家乡。
师:你能把诗句的这个意思读出来吗?同学们听一听,看看他是不是很思念家乡,急切地要回去?(生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师:读出些意思了。我们好像看到了月光下诗人着急地想回到故乡。你还知道什么?
生:我从“京口瓜洲一水间”这句知道京口和瓜洲只隔着一条江,很近。
师:我们想听你读这一句,能不能把很近的意思读出来?想想怎么读?要着重把哪些字读出来?(生读)
师:还知道什么?
生:我还知道作者停船靠岸的瓜洲和钟山只隔几重山。
生:我知道冬天过去了,春天又来了,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原野。
师:冬去春又来了,“我”格外思念春风吹绿的家乡。现在我们再读这首诗,要把诗句所表达的意思读出来。
师:我们刚才再一次读这首诗,有没有产生新的问题呢?
生:既然京口和瓜洲离得这么近,和作者的家乡也只是隔着几重山,可是作者为什么不能回到家乡呢?
师:好问题 !王安石为什么这么思念家乡,为什么又回不去呢?把你们课前搜集的关于这首是的资料拿出来,看有没有谈到这个问题的?
(全班学生看资料)
师:我补充些资料给大家看,看完后回答问题。(课件)
师:看完以上材料,你又知道了什么?请告诉大家。
生:我知道这首诗是作者在赴任路上写的。
生:我知道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生:王安石原来是不想赴任的,是两次推辞都没得到皇帝的准许才去的。
生:他之所以不肯赴任,是因为他推行的改革,遭到了保守势力反对,罢免了宰相职务。这次去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
师:同学们理解的非常好!怪不得刚离开家就这么忧伤。原来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充满艰辛与危险的路啊!所以他担心这一去,还能不能再回到自己的家乡来。这首诗充满了忧愁和伤感。现在,我们再来读,感受就不一样了。
(全班很有感情地读)
师:我们一起怀着忧伤的情感背诵这首诗。(全班一起背诵)
师:很好,我们的任务完成了没有?
全班:完成了。
师:表扬你们了,今天是你们自己完成了学习任务。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