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学生能借助看注释、查字典,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2通过反复诵读,在紧贴诗句的想象中,走进诗词描写的意境。
3运用互动反馈技术,通过三个按点的选择,逐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长相思》是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月是故乡明”的第一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作为单元起始课的《古诗词三首》由两首古诗、一首词《长相思》组成。三首古诗词都抒发了诗人思乡之情,表达方式各有不同,其中《长相思》是写景叙事抒情,是三首诗词中学生理解难度最大的一首。
短短的36个字,描绘了白天身在征程、夜晚心在故园夜不能寐多个画面。包含了许多意象,山、水、风、雪、灯、故园,意象多又不集中,字字都饱含思乡之苦。词的上阕主要写了身在征程的画面,出征路途遥远,路途艰辛,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词的下阕写了雪夜宿营、心系故园的画面,在风雪交加的寒夜中宿营的将士们思念故园,既有“聒碎乡心梦不成”之苦,更有“故园无此声”的思乡之切。语言高度凝练,情意深远绵长,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只有充分的想象,才能真正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切。
五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的古诗词的方法,能够通过看注释、查资料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大致知道诗词写了哪些景和事,知道表达思乡的情感。但是不能走进作者描绘的情境,见到景见到事,不能入景就不能入境,更不能入心,就不能真正感悟到思乡之情。需要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引导他们边读边想象。
本班孩子思维活跃,除外出旅游没有过离开家乡的经历,更没有过思乡的体验,想象的过程中容易横生许多枝杈,容易简单理解成因为征途艰难而想家,容易偏离诗词的感情,需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在贴合诗词感情的想象过程中,一步步走进诗词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揣摩体会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感悟诗人的思乡情怀。
教师将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词描写的画面,逐渐走进词的情境,词人的心境。运用互动反馈技术设计,梳理、归纳学生的生成,转化为有效的学习资源,促进深入学习,从而深入感悟诗人的感情,揣摩诗人抒情方法。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诗词描写的画面,逐渐走进词的情境,词人的心境。运用互动反馈技术设计,梳理、归纳学生的生成,转化为有效的学习资源,促进深入学习,从而深入感悟诗人的感情,揣摩诗人抒情方法。
1、看图背诵《泊船瓜洲》、《秋思》,复习两首诗的抒发思乡之情的表达方法。
2、导入新课,介绍写作背景。
【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
看图背诵思乡诗,复习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本节课思乡词的学习。了解词的写作背景,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回顾方法,同桌共学,初解诗意
(二)汇报交流,重点点拨
1、说上阕的意思,重点理解“山一程,水一程”的意思
2、说下阕的意思,重点理解“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意思
3、理解诗句意思后朗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
课标要求学习古诗词能“大体把握诗意”。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安排同伴共学,学生在交流中能促进对诗句的理解,集体交流时注意抓住学生的问题点拨,提高课堂实效。
学生自学的时候,发现理解“山一程,水一程”、“风一更,雪一更”出现了问题,而这“一”的运用也是本首词的语言特色之一,教师进行适当的点拨,促进了学生正确理解诗意。“聒碎乡心梦不成”的意思稍有难度,也是理解的重点,先理解,再说下阕的意思。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一)整体感知,初步想象诗词描写的画面
1、默读想象,你的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
概括说自己想象到的画面,随着学生的发言出示按点1
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1 行军跋涉图 2雪夜宿营图 3其它
3、反馈学生选择的结果
【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
了解学生整体把握诗词意象画面的情况,学生能够根据“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夜深千帐灯”等诗句想象行军和宿营的画面,第3选项目的是看看哪些学生能走进诗词,想象到“故园”这个意象的画面,为了了解学生的想法,不限制他们的思维,题干上以“其它”的形式出现。
24个同学选择“行军跋涉图”,占全班的67%,31个同学选择“雪夜宿营图”,占86%,5个同学选择“其它”,占14%,全班大多数同学选择两项。在后面的教学中注意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让想象到1、2画面的同学启发其他同学,在思维碰撞中逐渐把画面想具体,体会词人的心境。学生选择3的少,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学生能根据诗句想象画面,但是从发言中发现,有想象行军途中互相帮助的画面,紧贴诗人的情感进行想象在后面教学中要多加注意。
(二)具体想象诗词画面,走进内心,感悟思乡情切
1、看图想象征途之景,感受行军之艰,蓄积思乡情
(1)展开想象将行军图描述具体
——将士们跋山涉水,非常辛苦。征途遥远,离家也越来越远。
(2)揣摩将士内心,蓄积思乡情。
这跋山涉水的将士们心中又会想些什么呢?
——路途遥远路途艰辛,越来越想家。
(3)带着体会感情朗读。指名读,评议。
【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
通过看图、想象感受到路途遥远、艰辛。想象到行军的画面了,还要走进人物的内心:就是这样的山一程,水一程,将士们会想什么?学生想象到征途遥远、征途艰辛,令将士们思念家乡。入画面,入心,才能入情。
2配乐想象雪夜宿营,感受征途之苦,再蓄思乡情
(1)听音乐,具体想象雪夜宿营图,感受寒冷艰苦。
(2)角色转换,触摸内心孤单,思念家乡。
寒风不仅钻进军帐里,更钻进将士们的心中,此时此刻出征的将士又会想什么?”
——感受到身体的冷,感受到内心的凄冷,感受到孤寂,家人不在身边,心中更加思念家乡。
(3)带着体会有感情朗读下阕。
【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
播放狂风呼啸的声音,再现风雪寒夜的恶劣环境,学生进入情境,想象风雪交加的深也宿营的画面,对于将士们身冷心更冷也能感同身受,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3读写想象故园之景,感受故乡之暖,三蓄思乡情
关注选“其它”的学生,说出想象的画面
(2)初步想象故园的画面,进行选择,写出来。
“故园无此声”,故园有怎样的画面呢?
1、 2、 3、
【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
虽然身处冰冷彻骨的漫长寒夜,将士们的心中一定有着那远在千万程之外的温暖的故园的景象,想象故园的温暖、温馨,和征程的艰辛、孤单形成强烈的对比,逐渐感悟浓浓的思乡情。
采取现设的形式。先让学生说说想象到的故园的画面,此时学生说的比较简单,但是可以通过说互相启发,打开思路。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概括选项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选择。也就是:启发想象——梳理想象现设按点——学生思考进行选择——展开想象比较具体的写出画面。在这样的过程中,梳理学生想象的生成,进而产生更丰富更具体的想象。通过翻牌整理,教师很快掌握每一个孩子想象的方向,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同时学生在选择的时候,静下心来将自己的心境和诗人的心境融为一体,思考之后进行选择再写具体。
(3)学生读想象的画面。
【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
打开学生的思路,读写结合,伴随着优美的音乐打开了想象大门,学生尽情徜徉在纳兰性德的故园,心随情动,在意象的拓展中走进纳兰性德的家乡。学生边读边想象到故园的温暖如春,想象到和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温馨,想象到和好友相聚的欣喜不已。体会那份温馨和幸福,故园画面和征程之苦形成对比,在诗意的空间中又一次深入地走进了词人的内心世界。
勾连想象,打破梦园之景,体会梦碎之痛,溢满思乡情
1勾连想象,感受将士们期盼着梦回故园,齐读下阕。
2出示按点,探究“梦不成”的原因,感悟词人思乡情切的心境。
“聒碎乡心梦不成”,是因为“风一更,雪一更”声音嘈杂吗?
1、是。 2、不是。 3、不完全是。
学生选择。
说明理由。
3带着感悟,朗读整首诗。
【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
出示这个按点,学生抓住“乡心、故园”感受到思乡之情让诗人难以入眠。对话交流后,学生认识到风雪之声难以入眠,思念家乡更加难以入眠。这个按点的设计,就是聚合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迸发火花,在对话中提升认识,在对话中感受到诗人思乡之苦,思乡之切。
有1人选择1,占3%;2人选择2 ,占6%;33人选择3,占91%。我先让选1 的同学说理由,没想到他说按错了,是想选2,我继续追问理由,他说:“即使声音不大,他也睡不着梦不成,因为他太想家了。”选2的同学说:“睡不着梦不成不是因为风雪的声音,是诗人特别想念家乡。”选3的同学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声音嘈杂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想念故园。”我再将第二个按点勾连起来,让学生回顾自己写的故园图。学生深入感悟到了诗人的思乡情切。
1、带着想象带着体会读整首词。(齐读)
2、纳兰性德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呢?
——写景叙事抒情
【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
落实本课教学目标——领悟作者通过写景叙事进行抒情的表达方法。
补充《如梦令》
如梦令
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
2、练习想象的学习方法
读到这首词,你会抓住哪些诗句展开想象?又能想象出哪幅画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学习古诗词的方法上又有什么收获呢?——想象
【设计意图及效果分析】
补充《如梦令》,在整体感知中感受到诗人又一次抒发梦不能会故乡的思乡之苦,促进对《长相思》想家之切梦碎之苦的深入感悟。鼓励学生再一次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深入理解古诗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