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 小学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知识技能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诗文;
2、会背诵、默写古诗。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读整体感知诗文大意;
2、查资料,揣摩诗意,理解诗意;
3、反复读诗文领悟诗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体会作者思乡情怀,感受诗人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学习作者“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写作精神。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诗已怀有一定的热情,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与技能。
教学重点
1、知道学生准确理解诗文的意思,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准确背诵诗文、默写诗文。
教学难点
品味诗句,感悟情感,积累语言。
1、“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读诗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你知道哪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吗?与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说出自己积累的诗句。
2、月亮入诗的时候特别多,在诗人的眼中,月亮又代表着什么呢?
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
在一位诗人的眼中,月亮是乡愁的文化符号。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位诗人所创作的古诗《泊船瓜洲》,走进那一轮千古明月,去感受诗人王安石的情感世界。
一、商讨目标,学有方向
请同学想一想,我们这节课要完成哪些任务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交流汇报。
二、借助资料,了解作者
你对作者王安石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课前了解到的王安石的资料。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诗文,组内交流。引导学生互助,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
2、全班交流朗读诗句后,交流自己的朗读经验,与全班共享。
四、理解诗句,感悟诗情
(一)、明确方法
你有什么好的理解古诗的方法吗?
学生把自己最好的学习方法在全班交流。
(二)、合作学习
运用自己最适合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
(三)、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汇报交流。
汇报一:思家切,离家近
1、读一读“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说字词、诗文意思。
2、画一画“京口”、“瓜洲”和“钟山”地理位置,找出作者的家乡。
3、从“一水”和“只隔”你感受到现在作者所处的地方与自己的家乡距离是远是近?实际呢?
学生感受距离的远近。
4、既然实际距离是那么的遥远,那么在作者的眼中为什么是“一水”和“只隔”呢?
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情切。
5、“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两句看似写景,实则抒情,作者那浓浓的思乡之情都蕴含在这诗句中,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让我们再来读一下这两句诗吧!
学生在有感情朗读中体会情感。
汇报二:家乡美,月更明
1、读一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说字词、诗文意思。
2、体会炼字好处。
(1)、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此处“绿”字诗人曾想过用“到、过、入、满”,为什么诗人最后选“绿”?你能分别说说这些字为什么都没有“绿”字好吗?
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
(2)、一个“绿”字表达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流传为千古佳话。我们也要学习这种炼字的精神,平时写作时用字用词都要注意推敲。
3、看美景,悟感情。
(1)、这些图片表示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课件出示江南春景)你是根据图片上的什么特点来认定是春天的景色呢?是什么让江南岸变绿了呢?你能用你积累的诗句来描绘一下你眼前的你心中的江南美景吗?
(2)好美的诗句,好美的春天,好美的江南!当春风又吹绿了江南的时候,作者想到了什么?一个“又”字,又会引起诗人什么样的感伤?
学生想象感悟作者的情感。
(3)、有一句话这样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那作者的眼中也是这样,在瓜洲渡口作者望着天上这一轮明月,诗人会说什么?
(4)、今天的江南,春风在,明月在,诗人却不在。春风年年回,明月日日悬,诗人却迟迟难归。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看看背景资料吧。
学生说出自己体会到的诗人不“还”的原因。
(5)、变法的失败,王安石早已对做官失去了信心,无奈皇命难为,在春满江南的时节不得不离开了他深深依恋的家乡。前途的迷茫,万千的愁绪化作了两句千古的绝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让我们再来读一下这两句诗,共同体会诗人心中的无奈忧伤吧!
学生有感情读诗句。
五、回归整体,升华情感
1、同学们也许还不知道,诗人王安石出生在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他却把南京当成自己的故乡,这是因为南京这个地方与王安石有着难解难分的情缘。王安石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南京度过,他曾三次担任南京知府,他的父母去世后曾两次在南京守孝,他两度辞官后也都是居住在南京这个地方。诗人这里曾经睿志读书,留下千古流传的巨作;诗人在这里曾经大刀阔斧的改革,给当地百姓带来希望。你说,对于王安石来说,这南京仅仅是个居住之地吗?
学生说出南京对于王安石的意义。(学生可能说出对于王安石来说,南京是第二故乡、充满回忆的地方、挥洒青春的地方、洒下汗水的地方、见证成长的地方等)
2、是啊,南京是王安石在人生遭遇挫折时,疗伤修养的地方,这样一个地方,对于王安石来说,是个温暖的字眼。瓜洲钟山,一水之隔,却不能还,不由感慨——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诗人难归,满腹无奈,不由感慨—— 明月何时照我还!让我们饱含深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学生有感情朗读。
3、你能不看书本也不看屏幕,把这首诗背出来了吗?老师先背一次,背的时候,可以联想古诗描绘的画面,若能体会到诗中的感情,那是最好,
1、诗我们已经会背了,你还想做什么呢?
说出自己的想对王安石说的话,或想画的画,想写的文章,想完成的书法作品等,课下完成。
2、总结学习收获。
王安石眼中,滔滔江水是乡愁,莽莽青山是乡愁,徐徐春风是乡愁,皎皎明月是乡愁。这份乡愁是一种平凡而高尚的情感,它代表着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与眷恋。希望同学们也能够像王安石一样,永远把家乡放在心中,无论你将来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家乡才是你的根。